第九章孫正義
麵對死神帶來的威脅,孫正義心中的確有過彷徨和不安。但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病情肯定會對公司的前途產生嚴重性的打擊,如果他一旦倒下去的話,那麼後果將會不堪想象。所以他告訴自己必須振作精神與病魔頑強鬥爭到底。
孫正義,1957年8月,出生於日本佐賀縣,在家裏的三個男孩中排行老二,父親是朝鮮人。1973年7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去了美國加州,並參加了一個英語短期培訓班。1974年2月,辦好休學手續,便踏上了赴美留學之路。在舊金山附近念完中學之後,1975年9月,孫正義順利地考到了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攻讀經濟專業,1980年開始回國創業。
不見出口的隧道
早在大學念書的時候,孫正義就聽說許多同學都在搞勤工儉學。當時的他,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而且不久,他也試著去搞起了勤工儉學。首先如何下手呢?擺在孫正義麵前的又是選擇的難題,像刷盤子這一類的工作,雖然能賺到點錢,但最終得不償失。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孫正義決定去搞發明,用自己的發明來掙錢。這樣一來,既增長了常識,又賺到了錢,一舉兩得。談起孫正義的發明,他用的辦法可謂是別出心裁:隨便從字典裏邊找上三幾個名詞來,然後就想辦法去把它們組合在一起,湊成一樣新的東西,於是,這便是他將要發明的東西了。為了做這件事情,孫正義每天都要花上那麼五分鍾的時間,萬一做不來就算了。就這樣,一年下來,孫正義的發明竟然高達250多項。而在這些發明裏,"可以發聲的多國語言翻譯機",對孫正義來說算是最重要的了。因為他覺得這個產品的市場潛力會很大,於是,在假期回國探親的時候,他鍥而不舍地向日本的各大公司推銷自己的發明。剛開始,別人的信任問題是孫正義最大的心病,一連幾個月下來,鞋不知道跑破了多少雙,嘴皮也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層。不過,老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一天,當時很有名氣的夏普公司對這個發明表示了興趣,並花1億日元的價格把它買了下來,這可以說算是孫正義的第一桶金,也是他邁向輝煌的第一步。
還記得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孫正義還在聖廉姆斯學院念一年級。一個秋天的中午,孫正義清閑地在枯葉亂舞的步道上散步,手上不時地翻閱著一本科學雜誌。突然,一張照片映入他的眼簾,這就仿佛是一張不可思議而又富有彩虹般的未來都市,孫正義當時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其實,那張照片僅僅說明的是一張放大的5毫米方形IC晶片。認認真真地讀完這篇文章之後,孫正義才恍然大悟,這就是電腦,這就是我一直苦苦尋求的夢!而那年他才剛滿17歲。從此,他心中已經萌芽出自己遠大的理想--從事電腦業。也就是從那天起,孫正義精心地用透明的塑膠夾將那張照片緊緊地夾著,並時時刻刻攜帶在身邊。在上課的時候,他時不時地偷看那麼一兩眼,臉上還露出傻傻的微笑;不僅如此,就連在睡覺的時候,他也要輕輕地把它放在枕頭邊上,這種動作就像一個女學生與她最忠愛的放大偶像明星照片一樣寸步不離。
除了發明以外,大學時代的孫正義還充分的表現出了自己天才的商業頭腦。當時,日本的遊藝機在世界上很是盛行,而這些遊戲機在美國則是很少見。於是,孫正義構想出在校園裏經營遊藝機的藍圖。不久,他注冊了一家叫做"和音"的公司,這家公司專門從日本組織來舊遊藝機,然後稍對其軟件加以改動和更新,之後,擺放到學校的休息室、食堂、宿舍等地。遊藝機給孫正義帶來了巨額的財富,到畢業的時候,"和音世界"足足給他帶來了100萬美元的收入。如果從開始發明那天算起,短短20個月的時間裏,孫正義就賺到了100萬美元。若我們折算,孫正義每天就花5分鍾的時間來搞生意,他平均一個月的收益就能達到100萬日元以上。賺到這筆錢後的孫正義唯一的感慨就是:這一輩子,我從來沒有如此幸福和激動過。雖然如果繼續留在美國,孫正義會有更加輝煌的前途,但為了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他毅然選擇了回國創業。
或許對於大多數的大學生來說,100萬美元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在孫正義的眼裏,遊藝機隻不過是他父親的彈子房,賣遊戲機用來勤工儉學還行,但是做為終身職業是遠遠不夠的。實際上,他的目標說出來有點大得驚人。從19歲那時起,他就給自己暗暗地定下了目標--20來歲打出旗號;30來歲資金儲備至少1000億日元;40來歲的時候決大展拳腳;50來歲的時候實現超過1兆億日元的營業規模。
"Ishallreturn。"--這就是孫正義的心中時刻重複的這樣一句話。早在就讀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時,孫正義就開始創立過UnisonWorld,一直以來,公司經營得相當順利,而且,在他大學畢業的時候,公司的員工已經擴充到25人左右,前途可謂是一片光明。孫正義,畢業後原本應該繼續留在美國經營自己的事業,但是他斷然把珍貴的社長寶座讓給了友人,走之前僅僅丟下一句--"Ishallreturn。"然後就回到了祖國--日本。之前,大家都竭力地勸過孫正義,不要放棄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蓬勃事業。然而,對他而言,UnisonWorld隻不過是他學生時代用來打工謀生的工具,正式成立公司之前的熱身罷了。打從一開始走出來,他就打算回到日本大展拳腳,而且他不止一次地對他的員工表明過自己的想法。同時,畢業後回家,這也是他早年與母親之間的約定,為了實踐諾言,孫正義還是準備回到日本。
1980年3月,6年多的美國留學生涯算是告了一個段落,23歲的孫正義毅然踏上了歸國之途。剛從美國回到九州老家,孫正義就立刻設立了一家個人事務所,地址設在福岡市南區西鐵大豐田線的大橋車站附近,就這樣,他便開始投入到了自己的事業計劃之中。一年後,1981年3月,他又將事務所遷址至福岡市博多區雜餉隈,並同時成立了UnisonWOrd股份有限公司。求學時的夢想在當時看來,似乎顯得狂妄,但是,他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整整花了1年多的時間去想自己到底將來要做什麼,說是"想",當然不僅僅是呆在屋子裏神遊八際。孫正義多次指出:首先我必須決定,值得我一生投入的事業是什麼?為此我必須積極進行市場調查。當時,在日本由於以個人名義進行市場調查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於是成立了UnisonWorld這家企業公司。
孫正義曾經這樣說過:他不願用惰性或偶然來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未來的大道一定要在個人充分理解的前提下,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可以決定。當然,一套完整的個人事業計劃如果已經擬定好,他將會立刻不顧一切地付諸行動。留學回國後已經耽擱了一年半,盡管他知道這是一個人大展宏圖的準備階段,但在他心中仍然充滿著焦慮和不安。每天早上去上班,孫正義都要撂下那麼一句話--我走了!然後,憂心忡忡地走出家門,開著車到那家毫無生機的事務所。在這段時間裏,孫正義完全沒有了收入,更談不上決定人生的什麼去向,說白了,他是完全處於失業的狀態。而且,當時女兒剛剛出生,這樣一來,本來不是很寬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家中二老的不安和焦慮也因此更加強烈起來,這一切,孫正義看在眼裏,疼在心裏;有時,他幾乎感覺到眼前是一個永遠看不見出口的隧道,而且好象越走越累,越走越暗。回國已經超過了半年,在即將邁入一年的時候,孫正義內心的焦慮也隨之增加了起來,甚至有時覺得十分的痛苦和懊惱。但是,這絲毫沒有動搖他心中的信念,而且,既已選定的目標他是永遠不會中途放棄的。因為對於孫正義來說,任何事業,如果不去徹底研究,徹底追求的話,你就永遠無法嚐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一個人,一旦決定開始自己多年來所渴求的事業後,他就必須花費幾個月,幾年,甚至是他的一生去全心全意地投入,否則,當你失敗後再重新來過的話,會浪費更多無謂的時間與金錢。所以,他隻考慮到一定要擬定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事業計劃。經過一段漫長的煎熬,孫正義總算在陰深的隧道中看到了盡頭微露的曙光,那就是個人電腦軟件的流通事業(即批發業)。
為了挑選出適合自己一生投入的事業--一項將來可望成功發展的事業,孫正義列舉出了25張事業檢查項目表。其內容包括:是否能夠讓我在今後50年間集中全部心力投入的事業?是不是其他人想不到的獨特事業?並且在未來十年內是否可以至少在日本名列前茅的事業?為此,各種各樣的人他都拜訪過,甚至他還閱讀過許許多多的書籍與資料;最後,他一共節選出40項他想要從事的行業。緊接著,針對這40項事業,孫正義又展開一連串的市場調查,並將得到的結果與檢查項目表對照比較,從而分別編製出十年份的預估損益平衡表、資產負債表、資金周轉表,以及組織圖,還依照時序的不同,製作出各種不同形態的組織圖,並從中判斷出這些事業是不是適合投入自己的一生,然後他又列出了有25項之多的選擇事業標準。依照這些標準,他將這些事業一個個的打分,並將他們逐一地排隊;結果,計算機軟件批發業務從中脫穎而出。從一開始算起,孫正義整整花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去做這項工作,其中的辛酸和苦辣我們可想而知,如果我們將每一項事業的書麵文件集中在一起的話,每一疊都高達三四十公分,如果將所有資料堆積起來的話,看起來就像一座4米多高的小山。
其實,在開始軟件銀行事業之前,未來社會發展的三大趨勢,孫正義早已考慮到了。第一,在所有產業中,資訊產業將是今後最大的產業。第二,在資訊產業中,個人電腦的增長幅度將遠遠超過大型電腦。第三,在個人電腦領域中,軟件的成長又會高於硬件。換句話來說,孫正義最終的戰略是瞄準了紅心的紅心,那就是說他已經挑選出了今後最具成長潛力的核心事業。於是,他就開始涉足這個業界,並且將矛頭直接伸向它的基礎建設領域。雖然說當時軟件業的利潤不算很高,但足可以細水長流,一旦在這個領域內坐上龍頭交椅的話,你就可以隨著軟件業的成長而蓬勃發展下去。不僅如此,孫正義還將思考策略反映在公司名稱上,像"軟件科技"這類的傳統名稱他是絕對不會采用的。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將他的公司取名為"軟件銀行",其目的就是為了不讓自己在創業過程中產生絲毫的動搖。軟件銀行草創伊始,孫正義幾乎是一無所有,人力、資金、固定資產等等;但孫正義有的是高昂鬥誌,掌握三大趨勢的遠景,以及去實現它的謀略和決心。也正因為遠景和謀略沒有問題,再加上持續擁有做大事的壯誌雄心,軟件銀行才沒有在中途夭折,而是一直穩步持續地發展。就這樣,從美國回到日本一年半之後,孫正義算是正式在日本向拳王爭霸戰的會前賽發出了挑戰。
進入軟件批發行業之後,孫正義發現宣傳產品、宣傳自己都顯得格外的重要。在當時來說,媒體宣傳是實現這一切的一個很好的路子,於是他決定開始發展自己的媒體事業。很快,他有了五六家計算機專業的媒體,而且,他還打算進一步發展其他的媒體。後來,他還一度和傳媒大王默多克結盟,向電視行業發出進軍的口號。不過,不久便夭折了;但失敗並沒有使孫正義有絲毫的灰心,他而是堅強地站了起來,又開始涉足於展覽行業,並花巨資買下了當時著名的墾戴克斯公司。從這以後,孫正義又將自己推向了IT界的風口浪尖。
在風口浪尖上
還記得公司成立伊始,雖然規模很小,但孫正義的誌氣卻很遠大。1981年8月,孫正義以1000萬日元在靠近福岡市南方的大野市創立日本軟件銀行(1999年名稱變更為軟件銀行),投入的資本總額為1000萬日元。辦公室就位於一間鐵皮屋建築物的二樓,公司成員除了孫正義之外,就隻有兩名前來打工的員工了。公司正式掛牌成立的那天,孫正義帶著一個蘋果箱來到了辦公室,剛把蘋果箱放下來,他就馬上站在了箱子的上麵,麵對著僅有的兩名員工,他激情洋溢地說著:在5年之內,我們的公司銷售額要達到100億日元,10年之內要達到500億日元。並同時強調要把公司發展和建設成為幾兆億日元,幾萬人規模的跨國集團公司。這幅情景也許讓人覺得很滑稽,但是,我們不難想像出:當時才24歲的孫正義,懷著堅定的信念,滔滔不絕,熱情演說的模樣。從"軟件庫"到"軟件銀行",這是孫正義的一個基本構想,並且為了讓以後的道路走得更穩,走得更遠;孫正義從來都不做過於技術化的生意,而是穩穩當當的做一個基礎設施商。比如開發軟件要冒很大的風險,搞不好就要虧血本,但是做軟件的銷售,相比之下,風險就要小得多。他最愛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自己的事業:我們是修路的,而不是生產汽車的。不管你是豐田汽車還是福特汽車,都要在路上跑。
創業一個月後,1981年9月,孫正義將自己的公司遷址到首都東京,而辦公室就設在千代田區市穀車站的附近,日本電視大道敘坡上的染色會館二樓,裏麵所有的家當僅隻有向經營總和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商借的兩張桌子,換句話來說,他是寄人於籬下。談起孫正義所做的第一件大事,那就是在成立日本軟件銀行之後的不久,他以800萬日元拿到1981年10月初在大阪舉辦的電子展攤位。為了這孫正義幾乎掏盡了自己所有的家底,最終,取得了最靠近展覽會場入口、也是整個展覽會最大的攤位。這種舉動對一家才剛成立不久,資本總額還不到1000萬日元的公司來說,一口氣大膽投資800萬日元,可以說是拿著生命去當賭注,萬一收不回來的話就很可能傾家蕩產。所以,對於孫正義這項舉動,身為合夥人的經營總和研究所算是捏了一把冷汗。孫正義不僅投入巨額的金錢,而且在沒有任何展示商品的情況下取得最大的展示攤位,他的做法根本不近乎情理。但孫正義知道,如果沒有軟件商品,就無法開拓銷售通路,也就沒有了銷售通路,將來更是無法銷售進貨的軟件商品,這好比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推動事業總得要有個開始,所以為了打響知名度,他才斷然投下這800萬日元。這樣一來,一方麵他爭取到了攤位,另一方麵他急著打電話給當時極具影響力的軟件廠商,而且,開出免費提供展示場地、免除租金和裝潢費,以及不需要提供個人電腦等條件,邀請廠商來參展。所有的這一切的一切雖然令人覺得費解,但是對軟件公司而言,免費參展也不算是件壞事;結果,有13家軟件廠商前來展示了他們的產品。經過這一番辛苦,在電子展期間,參觀日本軟件銀行攤位的人絡繹不絕。放手一搏的孫正義在這場電子展不僅占盡了風頭,而且,隨之是滾滾的生意如潮水般向他不斷地湧來。同時,日本軟件銀行還借著這次電子展,廣泛地和各種軟件公司建立了業務關係,並與前來參觀的零售店簽訂許許多多的契約,從而拓寬了銷售通路。這個一箭雙雕的策略,確實為日本軟件銀行在軟件流通界,一下子打響了名號。但另一方麵,這對於日本軟件銀行而言,也無償不是一步險招,用這麼龐大的一筆資金來作賭注,若是稍有閃失的話,將影響到整個公司的前途。而且孫正義和軟件廠商與零售店之間,甚至沒有簽下一項比較重要的契約,因此在電子展結束後,孫正義不得不承認他策略的失敗。盡管如此,但這筆錢也並沒有白白地浪費掉。就在電子展結束後,日本軟件銀行已經在軟件流通市場上,樹立起了一座堅固的橋頭堡。而且,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他的公司就與日本最大的零售公司,以及日本最大的軟件廠商簽訂獨家代理權。從此,日本軟件銀行一舉便成為了日本第一的軟件流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