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小型預混料廠選用豆粕和魚粉作載體,導致在攪拌過程發生一些列的化學反應,使預混料質量降低,影響畜禽生長。這是因為豆粕粒度大,魚粉滋生有害菌較多,且含水量均大於11%,在加工過程中,豆粕和魚粉隨劇烈攪拌開始發熱至65-85℃,導致水分溢出,濕度增大。在此環境中,微量元素中結晶水析出與遊離酸接觸發生放熱反應,引起再次升溫達100-2000℃。此時配料中的賴氨酸開始脫羧,轉化為戊二胺。畜禽食用戊二胺,對其生長發育及繁殖性能危害極大。
3.合理貯存
3.1 單獨保存礦物質添加劑或維生素添加劑
許多礦物質對維生素有破壞作用,如鐵、碘、銅、錳、鋅等化合物可使維生素A、維生素B6、維生素K3和葉酸的效用降低。目前有兩種較好的辦法可使預混料中維生素降解達最小:一是利用維生素特別配製和包被來減少降解;二是盡量減少維生素和可反應礦物鹽的接觸時間。
雖然維生素生產者在配方製作和應用外塗層包被方麵取得了很大進步,維生素和礦物質預混料貯存仍非常短(大約60d)。通過限製礦物質硫酸鹽和氯化物在預混料中的含量或者在添加於配合飼料前,將礦物質添加劑和維生素添加劑各自單獨保存,盡量減少維生素與礦物質的接觸,阻止維生素降解,也是延長貯存期的可行方法。
3.2 避免在較熱和濕度大的空氣中保存
預混料結塊經常是由於混合物吸濕造成的,幾乎所有的水溶性物料,都有能力使水成為它們化學結構的一部分。這不是指遊離水,而是指以化學鍵的方式結合的結晶水。混合物中添加結晶水多的硫酸鹽和氯化物,可使其變得易結塊和發硬。如果硫酸鹽和氯化物所帶的結晶水數,少於它們所含的最多結晶水數時,這類物質表現為極易吸潮。其它物料中的自由水和潮濕空氣中的水分就容易被這些鹽類吸收,造成結塊。以硫酸鎂為例,當有足夠的能量,即熱量存在時,帶結晶水的硫酸鎂是不穩定的,水分子與硫酸鎂分子間的化學鍵破裂,結合水變成自由水。自由水能和一水硫酸亞鐵結合發生放熱反應。放熱反應產生的能量,進一步促進帶水硫酸鎂的分解反應造成結塊。這就是在炎熱和潮濕的夏季,預混料易發生結塊變硬的原因。當預混料變硬結塊時,表明預混料內部發生了化學反應,嚴重時導致變質。
3.3 把物料存放在帶塑料薄膜的紙袋或多層紙袋中
這樣可以減弱從空氣中吸潮的作用,如在預混料添加抗氧化劑或碳酸鹽來減少這些反應,貯存期還能適當延長。
3.4 不要過於擠壓
在倉庫中由於物料的相互擠壓,顆粒間結合緊密,會增加相互反應的機會,這也是結塊的原因之一,越細的顆粒表麵越大,所以粉料比粒狀飼料內部容易發生化學反應而變硬或結塊。
4.結語
預混料中每一種化合物,都影響各組分的穩定性。上述各種化學反應,隻是可能發生反應的一小部分,其它的反應,也能引起組分的分解或腐敗。為了防止預混料內部發生反應,應在組分上加以選擇,以控製預混料的各種反應,這對保證預混料的質量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