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麵向未來的飼料工業技術(1 / 2)

第38章 麵向未來的飼料工業技術

1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正日益成為世界各人民越越關心的問題。集約化畜禽生產造成的汙染已成為 製約畜禽生產的重要因素。據研究,育成豬將飼料中70%的蛋白質排泄到體外;肉牛和肉雞則分別將飼料中80%--90%和氣55%的蛋白質排出。另外,豬禽還將攝入體內的65%的氮和約70%的磷排泄掉。這不僅造成營養物質的浪費,降低了飼養者的生效益,同時也給環境造成很大危害。有數據表明,歐洲一氧化二氮和早烷排放量中分別有33%和34%來自畜禽飼養場。

排彙物中氮的主副產物是氨。氨是一種汙染性很強的物質,通過使水分和土壤酸化而 影響植物生長。最近資料顯示,在荷蘭所有工業氨產物總量為20.8萬t,而其中18.1萬t產自畜禽生產企業;在瑞典,部分地區水被嚴重酸化以至不得不在魚塘中人工添加大量白堊粉使魚群得以存活。要減少氨排泄量可以從營養學角度著手,通過降低糧氮量以及改變氮平衡來實現。在荷蘭豬場的試驗表明,將日糧含氮量減少10%,能降低17%氮副產物氨的排放。對豬禽營養需求量的深入了解不難發現,在不影響動物生產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日糧蛋白氮是完全可行的,方法是提高合成氨基酸的添加達到"理想"日糧蛋白質水平,按需求飼喂(分階段飼喂)能大大降低氮的排泄量。據估計,按畜禽實際水平衡氨基酸可減少20%--40%的氮排泄量。按豬營養需求量的養豬模式已被發達國家廣泛采用。在德國,采用這種生產模式,尤其是種豬生產企業,已成苗將豬尿中氮排泄量和糞便中磷排泄量分別減少10%和29%。在日糧中添加發酵物來增加結腸中細菌數量可以將氮平衡從尿液轉人糞便中。上述兩方法結合使用能十分有效地降低氨的產生。

另一主要汙染物是磷。單胃動物由於無法利用植酸磷而將攝入體內的70%磷排泄掉。在飼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磷的消化率,磷的排泄量減少30%。在荷蘭,90%以上豬場均通過添加植酸酶一控製磷排泄量。中國現行的飼料工業標準應加以修改,允許飼料中總磷水平的降低。

2 食品安全性

目前美國肉牛生產中泛使用生長激素,而在歐洲則不允許,雙方由此產生貿易壁壘。這一情況說明,美國消費者對其含有生長激素的肉製品有信心,因為FDA明確表示該種食品是安全可靠的。可見,將情況實事求是地告知消費者,消費者方麵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

消費者並不通曉食品的生產工藝,他們判斷食品安全與否憑借的是對食品的第一印象,觀察食品的新鮮程度。最近對豬肉、禽肉和水產品的研究表明:飼料中添加高水平維生素E能有效防止肉的色的肉質。目前在歐洲正推廣一個"Diet - ox"項目,該項目是由丹麥皇家獸醫與農業大學乳品及食品科學係發起的,旨在通過增加飼料中維生素E的添加量來改善畜禽肉質,以迎合消費者的需要。成功的畜禽生產離不開消費者對畜禽製品的高度信任,在這方麵飼料工業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