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發黴飼料的幾種簡易去毒方法
畜禽吃了發黴變質的材料,就會發生急性或慢性中黴狀,極易導致畜禽患病中毒死亡,輕者影響畜禽的生長發育,重者會給養殖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發黴飼料產生的毒素尤其是對仔豬和雛雞敏感性最強,死亡率高。在發黴飼料中最常見的有曲莓菌、青黴菌、鐮刀菌等。這些毒菌在自然環境中能夠在動物機體內進行生長、繁殖和產毒。其毒素不僅直接危害畜禽健康,而且還能通過畜產品危害人體健康。為了防止畜禽中毒事故的發生,必須采取以下防黴措施和去毒處理方法。
1防毒措施
1.1注意飼料收貯、飼料收割、晾曬與貯藏,要做到快收、快打,尤其應注意及時曬幹,並在幹燥環境中貯藏。
1.2在調製飼料時,應注意消除飼料中有害有毒的物質。
1.3注意飼料貯藏環境,黃曲黴、寄生曲黴等均為好氧菌,在密閉缺氧條件下生長會受到抑製。因而貯存水分含量較高的飼料一定要把容器封嚴。如用塑料袋隔絕空氣貯藏飼料效果較好,另外飼料水分含以13%以下為宜。
1.4在飼料中添加防黴變物質,如環氧乙烷、蒼術、艾葉香等。
2發黴飼料的去毒方法
2.1挑除法 此法可適用於秸稈、顆粒飼料的去毒處理。其方法的把飼料中有黴變的部分挑除去,使飼料的含量降低。
2.2 水洗法 此法適用於籽實飼料的去毒處理,其方法是:先將發黴的飼料磨成碎粉,將其倒進缸中,加入3-4倍水,然後進行攪拌靜置浸泡,每日換水攪拌兩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變成無色為止,此法簡便,效果顯著。
2.3晾曬去毒法 此法主要用於量秸稈飼料的去毒處理。其方法是:先將發黴飼料置於陽光下曬幹,然後進行通風抖鬆,以除去黴菌的芽胞,使其變得無害而達到無毒的目的。
2.4脫胚去毒法 此法主要用於玉米的去毒,因為發黴玉米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玉米的胚部。其方法是:先將玉米磨成1.5-4.5mm的小顆料,再加5~6倍水,然後進行攪拌和輕差,胚部碎片因輕而浮在水麵上,將其撈出或水隨水倒掉,如此反複數次,即可達到脫胚去毒的目的。
2.5用石砂水浸法 此法適宜對玉米、高梁等籽實類飼料進行去毒處理。其方法是:先將玉米等大料發黴飼料碎直徑1.5~5mm的小粒(高梁等籽粒較小可不必粉碎)然後將過120目篩後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摻入發黴飼料中,最後將摻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攪拌1min,然後靜5~8h,將水倒出,再用清水衝洗2~3次,曬幹後便可使用。采取此法去毒,如果發黴飼料中黃曲黴素含量在100×10-6以下,去毒率可達97%以上;若黃黴素的含量為100×10-6~200×10-6,去毒率可達94%左右;若黃曲黴素含量在300×10-6~400×10-6,去毒率可達91%。
2.6用氨水去毒法 此法適宜對糠麩類飼料進行去毒處理。有高溫和大劑大量兩種處理法:
2.6.1高溫處理法。即每1kg飼料拌放12.5g氨水,在容器內攪拌均勻後,用塑料布將容器口封嚴,置於室內,室溫20℃時,7d後去毒率可達87.5%以上;若室溫保持在40℃,5d後去毒率可達90%以上,因此,溫度越高,去毒時間越短,去毒率越高,具體可根據室內溫度的高低,掌握適宜的開封時間。
2.6.2大劑量處理法:此法即在發黴飼料中拌入較大劑量的氨水,在容器中拌均勻後,用塑料布將容器口封嚴,置於室內,在常溫下進行去毒。若每1kg飼料拌入17.5g氨水,5d可去毒95%以上;每2kg飼料拌放25g氨水,3d後即可去毒。但應注意,每1kg飼料最多不得超過25g氨水的劑量,飼料開封後,應讓飼料的氨氣揮發24~36h後方法可使用。
2.7堿煮去毒法。此法適用於對籽實類飼料進行去毒處理。其方法是:按每100g發毒飼料加入3倍的水(300kg),再加入500g蘇打粉或1000g石灰共煮,待煮到飼料裂開時,讓其冷卻,然後再用清水衝洗到沒有堿味時即可使用。總之,發黴飼料對畜禽的危害極大,為了防止中毒,可根據不同情況可用適宜的去毒處理法,這樣既可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又可達到無害於畜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