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紀末期鳥和哺乳動物一樣,都是受壓製的,它們不敢在到處是恐龍的大地上自由活動,必須時刻提防著那些以它們為食物的小型肉食恐龍。恐龍滅絕之後,鳥類要占領動物霸主的寶座,身體迅速變大,開始在大地上四處遊蕩。在現在歐洲的土地上,當時的鵝長得像鴕鳥一樣大,巨大的不翼鳥有兩米多高,它們飛翔的能力退化了,身體卻越來越大,強健的後腿越來越善跑,視覺十分敏銳,捕食哺乳動物時特別凶猛,鳥類變得很像兩足的恐龍。當時也在發展的哺乳動物有一段時間落到了鳥類的後麵。但是鳥類有一個大缺點,它們通過產卵繁殖後代,這些不會飛的巨大的鳥隻能把卵產在地上的巢裏,結果卵成了哺乳動物的美食,於是,這些大鳥在競爭中失敗了,肉食哺乳動物占了上風。鴕鳥的祖先為了保護自己的卵,就遷到荒涼的沙漠裏來住了。
11.新生代的寵兒
在恐龍時代,地球上就有了一些早期的哺乳動物。它們雖然弱小,但非常聰明,有著戰勝一切的優勢,他們是新的時代的寵兒。什麼是哺乳動物呢?
哺乳動物是最高級的脊椎動物,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能用媽媽的乳汁來哺乳初生的孩子。動物有的卵生,如雞、鴨;有的是胎生,如貓、狗、人。哺乳動物除了最低等的單孔類是卵生以外,其他全是胎生。哺乳動物的出現顯示了動物進化越來越高級了。
和鳥一樣,哺乳動物的祖先也是爬行動物。早期的哺乳動物是些像小老鼠似的動物,比如有種外表像老鼠,嘴巴尖尖,行動敏捷,所以人雙叫它尖鼠。它們雖然比恐龍小得多,但是很有優勢--尖鼠的血是溫暖的,全身覆蓋著毛發,這有助於維持體溫。所以,即使在寒冷的氣候下尖鼠仍然十分活躍。後來,可能就是它們演化成今天的刺蝟、蝙蝠等等。
一億年前,一場突然降臨的大災難幫助弱小的哺乳動物消滅了勁敵--恐龍,願先處於劣熱的哺乳動物得以迅速地取代了恐龍的位置,揚眉吐氣了。
12.萬物之靈
看時光飛逝,憶似水流年。萬物數靈長,靈長類是何時出現在時空遂道?最早的人是從哪裏來的呢?
人類在1000萬年前從似猿類的祖先開始演化。古猿中的一部分隨著地球上自然環境的變化,它們成群地從樹上轉移到林間草地生活,漸漸由四肢爬開始了半直立行走。為了獲取食物和保護自己,它們經常用前腳抓握石塊、樹枝,采集果實,這樣的初級勞動使前肢、後肢有了明確的分工,在勞動中,遇到野獸來侵犯,它們就要大聲呼叫求救(古猿是集體生活的),因此就有了最初的語言。古猿在演化中,終於完全直立行走了,這使它們能看得更遠更多,大腦也越來越發達。就這樣,古猿慢慢進化成了人。
最早的人類也叫猿人。他們的臉和體態有些像猿,但是猿人有幾點和猿極為不同:他們能製造簡單的工具,會用火熟食,住在洞穴裏,以采集植物和捕獵動物為生。在我國北京周口店就曾經發現過猿人的化石。
在4萬年前就有了聰明的人類出現。由於他們的生存能力高於其他動物,因此人類的任意殺戮,使得許多動物絕種了,這不能說不是個遺憾。
13.智人的進化
在5~30萬年前,人類的進化發展到智人階段。早期智人稱古人,晚期智人稱新人,他們是現代人類最近的祖先。他們是怎樣生活的呢?
尼安德特人(約10~20萬年前)屬於早期智人,他們的骨骼粗大,肌肉發達,走路時變著腰,跑步時身體略微朝向地麵。
智人在體質上的發展已與現代人極為相。早期智人的平均腦量在1300毫升左右,晚期智人的平均腦量在1400毫升左右。
瑞在世界上各種膚色,特征不同的人,就是智人因地理、氣候等
早期智人不僅使用火,還使用較為進步的打製石器,過著穿衣、熟食的集體生活。同時,他們已有較複雜的語言。
晚期智人(新人)已與現代人沒有多少差別。如距今3萬年前,歐洲大陸上出現過的克羅馬農人,就是一種智慧較高的晚期智人。他們的身強體壯,身高1.82米左右,行走時已能完全直立,動作迅速而靈活。
晚期智人的出現完成了從猿到人的人類進化過程。
山頂洞人(約1.8萬年前)會磨製骨器。他們用骨針來縫製獸皮衣服,身上佩戴著的是經磨製的飾物。除獵取野獸外,他們還捕捉魚類以供食用。
14.手的解放
在從猿到人,從猿群到人類社會的轉變過程中,勞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勞動創造人,手是勞動的產物為什麼說手是勞動的產物?
當古代類人猿從森林來到陸地後,由於采取直立行走的姿勢,使主要從事""臂行""的猿手逐漸進化成為能夠從事其他活動的勞動器官,如用來抓取食物、舉起木棒、投擲石塊、加工和使0用原始的工具等。這樣,""手""變得越來越靈巧,當製造了第一件工具時,作為運動器官的猿手就被造成為完善的人手了。
猿手的四指很長,形成彎曲的鉤極利於攀住樹枝。大拇指則很短,不四指對握捏攏,像人手那樣拿住形狀的東西。
人的雙手寬大,手臂、手腕靈活,手指發達。大拇指長而有力,能與四指配合,自由地活動。
當人類的祖先開始用腳走路時,""手""就獲得了自由,可任意使用。從此,人類用手製造工具,創造生活,這是人類超越其他動物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