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芳草地(2 / 3)

原來,地衣不是一種單純的植物,它是由兩類親緣關係很遠的低等植物""合夥""組成的一種共生體。其中一個是真菌,另一個是藻類。真菌用自己絲狀的身體,編織成了一個網狀骨架的厚實的皮殼;球形和橢圓形的藻類就充填在裏麵。這樣,就組成了一個呈殼狀、葉狀、樹枝狀的地衣植物。這是一種""互惠共生""的關係。沒有這種關係,地衣難在別的植物不能生長的地方安居樂業。

它們是怎樣""合夥""營生的呢?真菌不含葉綠素,自己不能製造有機物。但它能用菌絲體貪婪地在地麵上、雨水中,甚至在霧裏吸收水分和無機物,並給藻類造成一個潮濕的環境;藻類具有葉綠素,它利用真菌吸收的水分、無機物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原料"",在日光下製造有機物,與真菌共同享受。這種緊密合作的結果,使它們即使在非常惡劣的環境中,也能安然無恙地生活下去。

8.槲寄生:都是鳥兒惹的禍

一到冬天,大多數樹木的葉子都已凋落,隻剩光禿禿的枝條。但在山野裏的槲(hú)樹上,常常可以看到有一叢叢常綠的葉子附在枝幹上,這就是名叫槲(hú)寄生的寄生植物。

槲寄生怎麼能寄生在其他樹木上的呢?

原來它的果實鳥類最喜歡吃。但它的果肉富於粘性,粘在鳥嘴上不易脫落,鳥類便用嘴在樹皮裂縫處用力剔除。這樣便無意識地把種子""播種""在樹上。有時整個果實被鳥類吃下肚內,因為種子不易消化,隨鳥糞一同排出體外,附著樹上重新繁殖。

槲寄生的根,構造十分簡單,深入寄主樹的內層,奪取寄主的水分和養料。但是它的葉子仍有葉綠素,與普通植物無異,也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它是一種半寄生植物。

槲寄生會危害樹木,但它的莖卻是中藥,能治風濕、強筋骨。

寄生和半寄生植物

植物寄居在其他的植物表麵或內部,吸取養分來維持生命,就是寄生植物。大多數寄生植物都是低等植物,如細菌和真菌。它們沒有葉綠素,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但是有一些具有葉綠素的高等植物,它們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卻仍將根部伸入別的植物體內吸取水分和養料。這些屬於半寄生植物。

9.似竹非竹的文竹

別看文竹體態秀麗,風姿淖約,其實它隻是形狀似竹實際並不屬於竹類家族成員。並且文竹隻有莖而無葉,你知道文竹的葉子到哪兒去了嗎?

文竹是一種觀賞植物,雖然在它的名字中有一個""竹""字,但文竹並不屬於竹類家族的成員。它的莖碧綠細弱,在幼小時挺立向上,長大後,主莖變得越來越大,必須攀援住其他物體才能繼續向上。平時我們看見的文竹,都是它的莖枝,最粗的是主莖,上麵分出較細的枝條,然後再分出更小的,最小的細枝幾乎和頭發絲一樣細,許許多多的大小枝條集合在一起,就像一片片的綠色葉處。既然文竹的所有綠色部分都是莖,那麼,它的葉子又在哪兒呢?原來,文竹的葉已退化成一片片白色的小鱗片,隻有芝麻般大小,在每一個細枝叢中都有一片,但不注意的話根本看不見。由於文竹的葉已失去了綠色,所以,隻能依靠綠色的莖枝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必須的營養。初夏,在文竹葉狀枝的頂端會開放出白色小花,冬季結出紫黑色的果實。

文竹的故鄉在南非,由於它體態秀麗多姿,全世界各國都有栽培。文竹喜歡陰濕但又害怕寒冷,最好將它放在通風透氣、半陰多溫的環境中栽培,夏季多澆水,冬季則要保持幹燥,以免引起根部腐爛。

10.沙漠人參肉蓯蓉

在漫無邊際的沙漠裏,有一種非常名貴的藥用植物--肉蓯蓉,它不能獨立生活,靠吃喝別人的營養來養活自己。你知道它是怎樣生活的嗎?

具有""沙漠人參""美譽的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蓯蓉,是我國西北沙漠地區特有的藥用植物,具有降壓補腎等功能,特別適用於老年人和病後身體虛弱者滋補長期服用還可以延年益壽,真的可與人參相媲美。

肉蓯蓉的生長形態是很奇特的,它寄生在梭梭的根部。梭梭是種有趣的植物,它沒有葉子,隻有綠色的枝條,葉子已經退化成了細小的鱗片,裹在枝條上,這當然是由環境所要求的。

肉蓯蓉的長相也有點怪,莖肉質呈黃色,高10厘米至45厘米,黃褐色的鱗狀葉片裹在莖上。它的體內不含葉綠素,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在沙地裏是根本無法獨立生存的。肉蓯蓉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地下,寄生在梭梭的根部,從中吸取養料和水分。花紫褐色,擠在一堆,就像一捧美麗的大花束,也可入藥。

■冬天裏枯黃的小草

冬天裏小草沒有死。它的根上有許多小嫩芽,埋在地下睡大覺呢!等到第二年的春天,小嫩芽會鑽出地麵,小草又會綠油油地長出來的。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啊!

11.神奇的指南針植物

在我國北方的草原上,生長著一種名叫野萵苣的小草,它的葉子排列和別的植物不同。植物的葉子一般都是以平麵向著太陽,而野萵苣的葉子卻是以刀刃似的葉邊朝上。這種與地麵成垂直方向的葉子,大致按南北方向排列,好像磁針一樣指著南北方向,因而被人們稱為""指南針植物""。在草原上如果迷失了方向,找到了這種植物就不用發愁了,為什麼野萵苣能夠指出南北的方向呢?

起初,有人認為""指南針植物""能夠指示南北方向,可能與地磁有關。可是,美國猶他州大學兩位植物學工作者做的一個實驗,很快就否定了這個推測。他們把具有""指南""特性的植物栽種在溫室裏和樹蔭下,結果這些葉片的""指南""特性便都消失了。由此可見,這些植物葉片的""指南""特性,與地磁並無關係,而與草原上幹旱、炎熱的環境有關。

草原地區地麵開闊,夏天經常是驕陽似火,直射光十分強烈。這對植物的生長是很不利的。野萵苣的葉子按南北方向直立排列起來。這樣一方麵可以回避直射的陽光,避免灼曬,大大減少水分的散失;另一方麵又可以使葉片接受早晨和傍晚的斜射陽光,葉片背部和腹麵幾乎受到等量的光照,兩麵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可以說,野萵苣之類植物的""指南""特性,是它們適應環境的一種表現。

12.還你一個清爽世界

在一些水質較差的水池和溝渠中,放養一些植物,能起到明顯的淨化作用。為什麼植物能淨化汙水呢?

有一種水生植物叫水蔥,它淨化汙水的能力特別強。曾有一個汙水池,水中含有十幾種汙染物質,濃度都很高,養在裏麵的魚全部中毒死亡。以後在池中種上了水蔥,不到兩個月,裏麵的汙染物質全部被水蔥吸收,這個水池又可以養魚了。

水蔥、田薊等植物還能殺死水中的細菌。此外,鳳眼蓮、浮萍、金魚藻等植物都具有較高的吸收鋅等重金屬的能力。把它們種植在含鋅的汙水中,都可以吸收大量的鋅,這就極大地減輕了重金屬的汙染,而如果人食用了過多的重金屬,是會發生各種疾病的。

為什麼有些植物能淨化汙水呢?因為有些汙水中的物質正好是這些植物的""養料"",植物分泌出來的物質和汙水裏的物質起化學作用,就變成無害的物質了。

13.四季常綠萬年青

稱得上""生命之樹常青""的要數萬年青了。小朋友們都知道萬年青四季如春,青翠不變,可知道萬年青為什麼生命有如此的活力?

萬年青

屬於百合科植物中的一員,它是四季常綠的草本植物。它的個頭不大,約50厘米高,在地下有一個粗短肥厚的根狀莖,上麵長著許多細細的須根,就像老爺爺的長胡須。這可是長壽的根基所在。萬年青的葉子從地下長出,團團圍繞成叢,每片葉子又寬大又肥厚,綠色深濃,邊緣還常常像波浪似的起伏不平。這是常青的原因。萬年青到春夏季節,葉叢中央便挺立出一根粗短的花梗,花梗頂端密集地圍繞著幾十朵小花。萬年青的花朵黃中帶綠,色彩不很鮮豔,但它的果實卻格外引人注目。深秋季節降臨後,花朵凋謝,果實成熟,它們也像花朵那樣聚集在花梗周圍,猶如一大串橘紅色的瑪瑙珠子,映襯在濃綠色的葉叢中,十分美麗。更可貴的是,這些美麗的果實在整個冬季都不會掉落。

萬年青在我國各地都普遍栽培,尤其遇到喜慶節日,用它伴隨青鬆、紅梅、水仙、臘梅來點綴庭院房廳,能增添許多歡樂氣氛。萬年青的果實雖然美麗,但它有毒,決不能吃,而且這種植物的汁液如果不慎滴濺到皮膚上,就會引起皮膚發炎,癢得難受,因此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14.一路上有你,真好!

旅人蕉是旅行者的好朋友,在旅行者渴了、餓了、熱了的時候,它都能提供全方位的周到的服務。旅人蕉真的如此可愛嗎?

旅人蕉是一種大型的草本植物,沒有枝椏,筆直的樹幹竟可高達20米,葉子又長又硬,一般有0.7米寬,1.5米長。這些葉子還是當地居民蓋屋頂的用料呢!

旅人蕉是在沙漠中旅行者的好朋友,所以才叫旅人蕉。它既可以為行人提供納涼的好場所,又可以免費提供消暑解渴的清水。旅人蕉的葉片全部集中在粗大莖幹的頂端,豎向排成兩行,形成一個平麵,好像是一把展開的大扇子,為你扇風納涼,又好像大湯匙似的貯水器,可以貯存好幾斤水,你隻需在葉子或葉柄上劃上一道小口,就像擰開了水籠頭,你足可以痛飲一番。如果餓了,還可以吃它的果實,旅人蕉的果實有點像黃瓜,吃起來味道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