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園林樹木(1 / 3)

第5章 園林樹木

1.植物的""自衛反擊戰""

我們知道,動物受到攻擊時會進行自衛反擊。那麼,植物在受到病菌、昆蟲和動物侵襲時,能否自衛呢?

科學家發現,植物也有自衛能力,而且防禦手段十分高超、驚人。

有一年在美國東北部,一種名叫舞毒蛾的害蟲把大片橡樹葉子啃吃得一幹二淨。由於舞毒蛾是一種極難撲滅的森林害蟲,所以當局沒有大規模施噴殺蟲劑,更沒有派人捕捉蟲子。可過了一段時間,卻出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奇跡:森林裏的舞毒蛾突然銷聲匿跡。橡樹也長出了新芽、新葉,一片生機盎然。科學家驚喜之餘,分析了橡樹葉子的化學成分的變化,意外地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在橡樹葉子遭受舞毒蛾咬食之前,橡樹葉子中含有的單寧酸不多,而被食之後,葉子中的單寧酸含量增加很多。這種單寧酸與害蟲胃裏的蛋白質結合,使得葉子難以被消化。吃了含有大量單寧酸的橡樹葉子,舞毒蛾會全身難受,食欲減退,行動呆滯。結果病死的病死,要不就是被鳥類吃掉。於是橡樹依靠單寧酸這種奇妙的""化學武器"",戰勝了舞毒蛾,重新煥發了生機。

更令人驚奇的是,植物雖沒有神經係統,沒有意識,卻能為自衛而進行化學通訊,進行集體自衛。當柳樹受到毛蟲咬食時,不但受到咬食的柳樹會產生抵抗物質,而且可以""互通情報"",使3米以外沒有受到咬食的相鄰柳樹也會產生抵抗物質,進行集體自衛!另一種糖槭樹受到昆蟲襲擊時,不但受到襲擊的樹產生抵抗物質,而且還產生揮發性化學物質,通過空氣而四處散發,做好自衛準備。

這其中奧妙實在令人困惑不解。到目前為止,植物學還無法解釋這些奇妙現象的實質。

2.為植物檢驗""血型""

大家都知道,人體血液具有不同的類型,科學家們稱之為""血型""。目前已知道人類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四種,血型在醫學上有重要的意義。使人們驚奇的是,有人聲稱發現了植物也有血型。植物真有血型嗎?

最初提出植物具有血型的是日本警察科學研究所的法醫山本茂。他在偵查一起凶殺案件時,在一點血跡也沒有的現場,發現在一個枕頭上竟有微弱的AB型反應。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他對裝在枕頭裏的蕎麥皮進行了血型鑒定,結果十分令人吃驚:蕎麥皮顯示出AB型血的特征。

山本茂受到蕎麥皮啟發,又對150多種蔬菜、水果和400多種植物的種子進行了檢測,發現其中有79種植物顯示了血型反應。這些有血型反應的植物中多數為O型,其餘的為B型或AB型。經過大量的類似實驗後,山本茂在世界上首次宣稱:植物也有血型。

後來,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都對植物血型進行了探索。他們發現,葡萄、山槭、堯箐等植物是O型;桃葉珊瑚等是A型;大黃枸、撫芳藤等屬於B型;蕎麥、單葉楓等植物則屬AB型。有趣的是,他們還發現,植物的血型與葉片的顏色具有某種聯係。例如,同屬於槭科的樹木,屬於O型是秋天葉片變紅,而屬於AB型的則呈現淡黃色。

那麼,為什麼能從沒有血液的植物體內檢驗出血型呢?有人認為,雖然植物體內的液體與人體內的液體大不相同,但是植物的血型物質--主要是汁液中的糖和蛋白質成分--在植物體內所起的作用與人體血液中的抗原、抗體的作用十分相似。山本茂博士就是以人體血液中血清的抗體為依據,從植物的種子和果實中檢查出血型物質的。

山本茂還認為,在植物的各類血型中,O型的基本的,B型和AB型是從O型發展而來的。

植物體內血型物質的發現,不僅為植物的分類測定、細胞融合以及品種雜交等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在案件偵破方麵也帶來了方便。比如,可以通過對被害者胃裏的食物進行檢測,確定其中的植物食品的類別,從而為偵破案情提供線索。

3.此物最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首五絕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留下的名篇,在我國曆來膾炙人口,幾乎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然而,你知道這首詩中提到的紅豆究竟是哪種植物呢?

全世界紅豆屬植物約有100種,我國有26種,大多數分布在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等地,以廣西西部和海南地區最為繁茂。按照南方的習慣稱呼,相思子、相思樹、海紅豆這三個樹種都叫紅豆,那麼詩人筆下的紅豆是其中哪一種呢?

先讓我們來看看相思子,它是木質藤本植物,葉似槐,花似皂莢,莢似扁豆。古代婦女常用它做項鏈、手鐲、腳鐲佩戴。男女青年相愛,也常以紅豆為信物互贈,表示忠貞不渝。

由此看來,王維詩中的紅豆應該是這種相思子。但是也有人對此提出了疑問,相思子的種子並不是全紅色的,而是半截黑,半截紅,好像與王維所說的紅豆有些不符。另外,從很多古代典籍中可以得到印證,古人所指的紅豆應該是一種樹,然而相思子卻是一種比較細弱的藤本植物,這又是令人生疑之處。

再說相思樹,又名台灣相思樹,是常綠喬木,高達15米,胸徑40-60厘米。它的種子也是紅色的,但它主要分布在嶺南(廣東一帶),而王維是山西人,他活動的範圍主要在北方,他詩中的南國不一定是指嶺南,而有可能是指長江以南地區。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海紅豆,它又名孔雀豆、相思紅豆樹。春暖季節,羽狀複葉成雙成對地恰似孔雀開屏。夏日,黃色和白色的小花開滿枝頭。入秋時,莢果成熟,彎曲似牛角,把鮮紅色的種子彈射出去。

海紅豆既是一種喬木,種子又是鮮紅色,光亮美觀,而且分布較廣,廣西、四川、陝西、江蘇、湖北等地都可見到。從這幾個方麵來看,王維詩中的紅豆很有可能就是海紅豆。但是,對於其他兩種植物也不能完全否定,尤其是相思子,它在民間有著作為愛情象征的傳統,與詩意很是符合,所以有不少人堅持認為它才是王維筆下的紅豆。

4.榕樹:空中花園,鳥的天堂

榕樹是一種獨特的樹,它枝葉繁茂,根須發達,不僅是路人乘涼的好地方,也是鳥類集聚的天堂,一棵榕樹就能獨成一林,榕樹為什麼長得如此茂盛呢?

榕樹獨特的地方,是它獨木能成林。榕樹枝幹垂下一條條氣根,有的懸掛半空,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有的下垂到地,鑽入土裏,跟正常的根一樣吸收土壤裏的水分和養料,並迅速增粗,長成一棵棵連接母樹的小樹。這種由氣根長成的小樹不長枝葉,支撐了母樹,也給母樹供給養料。無數氣根紮地成林,有的地方一棵榕樹就占地10多畝。我國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裏有一株大榕樹,樹身要10多個人手拉手才能圍抱起來,遮蔭麵積3畝多,下麵可容納幾百人乘涼。樹上寄生了多種蘭花、苔蘚、石斛等幾十種植物,形成""空中花園"";樹上也棲息多種鳥類,形成""鳥的天堂""。

因為榕樹有無數氣根紮地給母樹供給養料和水分,榕樹生長繁茂,壽命長,所以我國民間也管榕樹叫""不死鬆""。

5.樹木""冬眠""耐冰寒

大自然裏有許多現象是十分引人深思的。例如,同樣從地上長出來的植物,為什會有的怕凍,有的不怕凍,更奇怪的是鬆柏、冬青一類樹木,即使在滴水成冰的冬天裏,依然挺拔蒼翠。為何有些植物能耐寒呢?

其實,不僅各式各樣的植物抗凍力不同,就是同一株植物,冬天和夏天抗凍力也不一樣。北方的梨樹,在零下20~30攝氏度能平安越冬,可是在春天卻抵擋不住微寒的襲擊。鬆樹針葉,冬天能耐零下30度的嚴寒,在夏天如果人為地降溫到零下8度就會凍死。

原來它們是用""沉睡""的妙法來對付冬季的嚴寒的。

我們知道,樹木生長需要養分,春夏樹木生長快,養分消耗多於積累,因此抗凍力也弱。但是到了秋天,情形就不同了,這時候白天裏溫度高,日照強,葉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間氣溫低,樹木生長緩慢,養分消耗少,積累多,於是樹木越長越""胖"",嫩枝變成了木質,逐漸地樹木也就有了抵禦寒冷的能力。

然而,別看冬天的樹木表麵上呈靜止的狀態,其實它的內部變化卻很大。秋天積貯下來的澱粉,這時候轉變為糖,有的甚至轉變為脂肪,這些都是防寒物質,能保護細胞不被凍死。

6.巴西高原上的水瓶

在巴西高原上的""水瓶""可算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瓶了,它盛的水,不但自己要喝,還是饑渴的旅行者的救命之水呢!你知道為什麼嗎?

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上,有一種紡錘樹,它的形狀奇特,中間粗、兩頭細、樹身像個蘿卜形。每當雨季、旱季交替的時候,紡錘樹樹頂的枝條綠葉開始凋零,然後開放出一朵朵紅豔的花,遠遠望去,好像一個插著鮮花的巨型花瓶,所以人們也把它叫做""瓶子樹""。

紡錘樹貯水的本領很大,這與它的生存環境是分不開的。巴西高原上有雨季和旱季之分。到了雨季的時候,紡錘樹的樹根就伸向地下的水管,盡情地吸吮雨水,拚命地把多餘的雨水貯藏在自己的大""瓶子""裏。一個雨季過後,紡錘樹一般可以貯存2噸水。這時的紋錘樹好像是一座綠色的水塔,再也不用怕旱季到來了。

在旱季的時候,紡錘樹還會小心地保護自己,隻長些稀疏的枝葉以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和損失。這時,紡綞樹也是饑渴的旅行者的救命樹。

7.奇特的胎生植物

植物開花結果,繁殖後代,都是通過種子而實現的,而紅樹卻是胎生的,種子不脫離母株,就發芽生長了。為什麼紅樹的繁殖後代如此的奇特呢?

大多數植物都是先開花,後結果,再傳播種子來繁殖後代。有趣的是植物也有胎生的。胎生植物果實成熟後,不離開母株,種子並不掉落,在果實內直接發芽,長成幼苗,像哺乳動物的胎兒在母體中發育一樣。有一類常綠喬木紅樹,就屬於胎生植物。紅樹幼體脫離母株落在泥灘上,幾小時內就能長成一株獨立的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