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中期飲食與營養有何要求(1 / 3)

孕中期飲食與營養有何要求

妊娠中期,胎兒生長迅速,故需足夠的營養,才能滿足母兒的需要,保證胎兒健康發育成長,均衡而全麵的營養也是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所必需的。

1.合理增加熱能

妊娠中期,孕婦基礎代謝率比正常人高10-20%,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200千卡,達到2300千卡。如果能量不足,就不能滿足母體日常活動和胎兒生長需要,影響胎兒發育和母親的健康;但能量不宜過多否則會導致巨大兒。母體太胖對胎兒不利,因此母親要根據自己的體重增長情況來控製飲食量,妊娠中期體重增加控製在0.3-0.5kg/每周。含熱能的食物有:肉類、糧食、糖、水果。

2.攝入足量的蛋白質

蛋白質是生命之源,人體的每個細胞都離不開蛋白質。胎兒的生長發育及母體的子宮、胎盤、乳房的發育都需要蛋白質,因此孕婦體內要貯備蛋白質,以供分娩及哺乳需要。妊娠中期是胎兒組織細胞分化最關鍵的時期,尤其腦細胞的發育需要充足的蛋白質。如果缺乏蛋白質,可導致永久性腦細胞減少,將對嬰兒的智力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一般每日攝取蛋白質比孕早期多15克,達85克,而且動物性蛋白質應占一半以上。動物內髒含有豐富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孕婦應適當攝取。動物肉類。魚類、肝髒中富含蛋白質。此外,穀類,豆類和堅果中都含一定量的蛋白質,孕婦均可食用。

3.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於穀類糧食中,如大米、麥類、小米等,也存在於含澱粉的食物中,如紅薯、土豆等。糖類也供應熱量,但不宜多吃,因糖除供熱量外,不含其他營養成分。日常生活中消耗的熱量,主要來源於主食即糧食。

4.適當的攝取脂肪

脂肪是產生熱量最高的能源,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脂肪酸的攝取對胎兒的腦。中樞神經係統的發育特別重要。脂肪對維生素A的吸收很有幫助,並含有維生素E、D。維生素A是嬰兒視網膜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它還有增加免疫力、保護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的作用。維生素D能幫助鈣吸收並形成骨質。維生素E有預防早產。流產,促進乳汁分泌的作用。孕婦可根據體重情況適量攝取脂肪。脂肪分為動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孕婦可食用植物油,如:菜油、豆油等,奶酪及奶油也可適量吃,但要少吃豬油、牛油,因為動物脂肪含膽固醇高,過量食用對母體和胎兒的健康不利。孕婦可以多吃豆製品及芝麻、瓜子。

5.補充維生素

人體的新陳代謝需要多種維生素的參與,缺乏任何一種維生素都會導致疾病。維生素

種類含量多的食物缺乏時容易引起

的疾病作用烹調水熱A蛋黃、黃油、矸、胡蘿卜、西紅柿、南瓜、紅薯、菠菜。夜盲症、皮膚粗糙、抗病能力下降、呼吸及消化道粘膜抵抗力弱、角膜炎、早產率升高。促進成長,增強抗病能力,與皮膚粘膜健康、視力、乳汗分泌均有關(可貯存在肝內慢慢釋放)。耐熱B1穀類的胚芽、蕎麥麵、花生、酵母、豆類、肝、山芋。浮腫、腳氣、流產、早產或死胎、便秘、心髒肥大、產程延長。促進糖質的代謝、增進食欲、幫且消化吸收、通便。溶解不耐熱B2(核黃素)牛奶、奶酷蛋類、青菜、肝、綠豆芽、魚、香蕉、胡蘿卜葉、芹菜、海藻、肉類、穀類。胎稱發育不良、口腔炎、口腔潰瘍、唇炎、皮膚炎、角膜炎,易引起妊高症。促進發育、促進汗分泌,有益肝功能,促進口腔潰瘍愈合。溶解耐熱B12動物肝髒、腎、肉類食物、奶類、魚、蛋。惡性貧血、大細胞性貧血。促進造 細胞發裂、增生,有益肝功能、對腦細胞的發育很重要(可存於兒肝內,以供應用)。溶解耐熱C新鮮蔬菜、水果(特別是桔子)、綠茶、西瓜、西紅柿。白菜、菜花。壞血酸(牙齦出血)、分娩時出血量多、胎兒發育不良、抗病能力低。促進正常細胞代謝,維持激素水平,與血液再生、凝固有關,保護細胞膜的通透性,抵抗病菌侵犯上呼吸道粘膜,哀老。D幹蘑、白蘿卜幹、幹魚、黃油、蛋黃、魚肝油膠丸。佝僂病、軟骨病、抵抗力減退促進鈣吸收入骨,幫助骨骼及牙形成,幫助磷代謝,是凝血機製的啟動因子。不溶解不耐熱E萵苣、油菜、菜花、玉米、菠菜、白菜、雞蛋、植物油維生素E膠丸。流產、早產、胎盤發育不良、生殖機能缺欠、皮膚不油潤。促進胎兒正常發育,預防流產和早產,增強生殖功能。不溶解不耐熱K卷心菜、紫菜、菠菜、肝胡蘿卜、西紅柿、魚、蛋、豆類。凝血功能不好,加重各種出血,新生兒黑糞症(消化道出血),產程大出血。保持血液正常的凝固性。溶解PP肝、牛奶、酵母促進乳汗分泌溶解葉酸菠菜、草莓、綠葉菜、葉酸紅片、肝髒、腎、牛肉。大細胞性貧血、先天性心髒病、神經血管畸形,影響胎兒的發育,造成先天畸形。促進造血紅細胞繁殖,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治療和預防大細胞性貧血,對於胚胎有重要作用。溶解不耐熱

注:

①維生素A不溶於水,是脂溶性維生素,故需與油或脂肪在一起烹調,才能吸收。

②維生素巳、BZ、C、D、葉酸不耐熱,故在食用含這些維生素的食物時,加熱時間不要太長,以免被破壞。

③妊娠中期對所有維生素需求量均增加,故應要多攝取一些,否則會使胎兒發育不良。

6.攝取適量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亦稱礦物質,種類繁多,如鈣、磷、鐵、鋅、碘、銅、硒等。在人體內含量很少,故稱微量元素,總共占人體的萬分之五。微量元素含量過多過少都會造成母體和胎兒患病,因此很重要,不可忽視。微量元素中與孕婦及胎兒關係最密切的是鈣、磷、鐵、碘,下麵我們就詳細地介紹一些元素。

(1)鐵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製造紅細胞必備的原料。妊娠期,母體相對貧血,母兒對鐵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孕婦如果缺鐵,就會導致貧血,直接影響胎兒身體和智力發育,同時也影響母體健康,使其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種疾病。妊娠期間,母體要積存大量的鐵,除供自身及胎兒造血需要外,還要供出生後嬰兒2-3個月生長發育的需要。另外,分娩時要丟失血,乳汁形成需要鐵。這些都要依靠妊娠期攝取足夠的鐵。孕婦每天攝入多少鐵為宜呢?一般每天不得少於30毫克。鐵存在於動物的肝髒、肉類、黑木耳、海帶、山植、紅糖、豆類、蛋類食品中,也可服用含鐵藥片,平時最好用鐵鍋炒萊。同時補充維生素C,以促進鐵的吸收,亦可餐中食用少量醋。茶和咖啡影響鐵吸收,不宜多用。

(2)鈣由於胎兒骨骼和牙齒的發育及母體鈣代謝的需要,孕婦妊娠中、晚期均應攝取足夠的鈣。母體每天供給胎兒20-30毫克鈣,連同母體自身需要,每天需攝取1000毫克鈣,在整個妊娠期胎兒要貯存鈣25克。哺乳時,每100毫升乳汁含鈣30毫克,這就要求母體每天應攝入300毫克鈣。妊娠中、晚期若缺鈣還易導致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關節痛。骨質疏鬆、抽筋、牙齒損傷和鬆動,同時還會引起胎兒發育不良。另外鈣也是凝血機製中的因子之一,缺少鈣會引起凝血障礙;同時鈣又是神經介質之一,缺鈣會影響胎兒的神經反應。從妊娠中期母體又開始加速對鈣的吸收和貯存。我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妊娠中期每日鈣的供應量應為100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