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不要讓孩子過分哭鬧,以免長痱子或皮膚膿瘡。若頭發內長滿了痱子,可小心剃去頭發,勤用溫水洗頭,撲些痱子粉。若有膿瘡,可用消毒針頭刺破,然後塗龍膽紫水。
最後如果小孩發燒,要多喂水,打開包,解開衣服,不要捂得緊緊的,門窗關得嚴嚴的,這樣隻能加重病情,並會引起其它疾病。如新生兒高燒或有其它異常情況,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11.怎樣給小孩煎服中藥
怎樣正確地給小兒服中藥,是年輕母親經常向醫生詢問的問題,下麵介紹小兒服中藥的幾個注意點:
(1)小兒服藥,每餐抗拒,故煎劑應力求濃縮,中藥隻需一次煎成,藥量最多不能超過100毫升。
(2)慢性病患兒,藥量日服二次,每次50毫升。
(3)患急性病小兒(高熱、菌痢)服藥次數可增加,每隔2~3小時一次,每次20毫升左右。
(4)小兒服中藥容易發生惡心、嘔吐,如遇此類情況,應采取份量少,次數多的給藥方法。
(5)中藥丸、片必須搗碎,用水調服,散劑亦須用水調眼。
12.如何服用驅蟲藥
(一)驅蟲藥物本身有致瀉作用,服用時一般不需要同時服瀉藥,但臨睡前服藥,到了第二天仍沒有大便時,則應瀉藥或灌腸,以免死亡的蟲體殘留在腸腔內損壞腸壁。
(二)對驅蟲藥一般隻要求在腸道發揮作用,但有些驅蟲藥物(如食道蛔蟲丹)能溶於脂肪,故服藥期間避免食用過多的脂肪性食物,以防促進人體對藥物的吸收,增加毒性反應,降低驅蟲的療效。
(三)為求根治,必須在服藥後要複查大便,但複查大便時間至少與服藥時間相隔1~4周,切不可數天後重複給藥。
(四)對體弱兒童應采用先補後驅蟲,或驅補兼施。如小兒貧血嚴重者應先治療貧血,然後再驅蟲。
(五)有過敏史的體弱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驅蟲。
13.要糾正孩子吮手指的壞習慣
一些嬰兒喜歡把手指頭尤其是大拇指放在嘴裏使勁地吸吮,而且吮得那麼香甜,想要阻止他,還不那麼容易。人們習以為常。便也不認為有什麼了不起,殊不知,這是一種壞習慣,如不糾正,將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這種毛病在醫學上稱為“吮指癖”,這是嬰兒時期一種常見的神經官能症,吮指病大都見於未滿周歲的嬰兒。
小兒有了吮手指的惡習後,常常因吮手指而吃進各種病菌、微生物或寄生蟲卵,導致消化係統的疾病和寄生蟲病,使孩子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受到影響。
糾正嬰兒吮手指,可用各種各樣的玩具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調節孩子的神經功能,如果有條件,最好早些把孩子送入托兒所、幼兒園,使小兒多與別的孩子遊戲、唱歌,把小兒的注意力誘導到別的方麵,使其忘記吮手指,這樣,孩子吮手指的習慣就可以慢慢糾正了。
14.幼兒智力發育、的大敵——嗓音
美國心理學家瓦茨博士研究表明,噪聲會幹擾幼兒智力正常發育。同齡的幼兒,由於、家庭環境的不同,智力發展的狀況也不同。經常處在嘈雜環境(電視機聲、喇叭聲等)中的七個月的幼兒,摹仿大人姿勢的能力大大低於正常環境中的幼兒。假如18個月的幼兒一直生活在噪音環境裏,對大小、距離和空間的理解能力,也很明顯地低於同齡幼兒。22個月時,他們呀呀學語的能力,也顯著地低於同齡幼兒。同時,噪聲也幹擾了幼兒的注意力,妨礙了幼兒對新奇事物的探索,通常表現在不善於思索。
有趣的是,噪聲對幼兒智力發育的影響,還存在性別和性格的差異上。男嬰比女嬰更易受噪聲的幹擾。不同性格的幼兒對噪聲的敏感性也不同,性情溫順的幼兒比脾氣剛烈的幼兒對噪聲較敏感。
以往的觀點認為,幼兒時期接受的刺激越多,對智力發育越有利。其實從科學角度上看這種說法是片麵的,因為或多或少的刺激,同樣是有害的,就如這噪音的刺激對幼兒智力發育就是個大敵。
15.口吃的形成及防治
口吃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況,絕大多數人口吃是從開始學說話,即兩歲左右形成的。表現在無論是對人或對己說話都有口吃現象,有時還會出現麵紅耳赤、頸背肌肉緊張、兩手緊握等現象。此外,將左撇子改為用右手,也容易造成小孩口吃。口吃多半在激動時發生。兩歲前,孩子多是說些單詞,或是簡單短句。可是兩歲以後幼兒為了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需要說一些長句。有時,一句話停三四次才說完,如果此時父母聽得不耐煩,不時打斷他的話,使他感到焦躁,便會發生口吃。因此,對這種兒童說話時,速度要慢,發音力求清楚,使他能學習模仿。家長在聽口吃兒童說話時,也不可急躁,要耐心地等他把話說完。此外,在這種幼兒入托兒所時,家長應對保育員講清兒童口吃的情況,以便引起注意,給予糾正。
一般說來,兩三歲開始口吃的孩子往往幾個月就可以好轉,隻有個別小孩成為慢性病。父母對此不要焦慮,應該找出引起兒童緊張的原因,少和他說話,多和他玩。當他對你說話,你要認真聽,不要生氣。如果是由嫉妒引起的煩惱與激動,應設法避免。多數情況,口吃經過幾個月反複,不可能一下子就斷根,隻要有好轉就有進步。
還有一種口吃是由於兒童模仿他人口吃引起的。對待這樣的兒童不要批評或責斥,也不要嘲笑或有意模仿他,否則,他會因自己有這樣的缺陷在說話、讀書或答問時心情緊張,口吃反而會更嚴重。對這樣的兒童通過專門醫院加以嬌正,解除他說話時的緊張情緒,口吃是能治愈的。
16.防止兒童過早肥胖
兒童過早肥胖,對身體健康是不利的。如果不早期預防和治療,會影響全身各個器官的正常發育。怎樣判斷兒童是過早肥胖呢?一般來說,孩子的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1%為正常,超過10%~20%為輕度肥胖,超過20%~30%為中度肥胖,超過30%以上為過度肥胖。防止孩子過早肥胖,一是要做到合理膳食,二是要加強體育鍛煉。
為了避免孩子身體過早發胖,飲食的質量不要過高,數量更不要過多。因為攝入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都要經過一係列的生物化學變化後,以脂肪的形式貯存在體內,如果飲食過量,體內脂肪就會過剩,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經常讓孩子參加體育鍛煉,也是防止過早發胖的積極措施因為在體育鍛煉時,肌肉組織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如果以安靜平臥為標準,那麼安靜坐著時,新陳代謝可增加 12%,站立時可升高到20%,步行時可升高到50%~100%,跑步時可升高到400%。如果進行非常劇烈的勞動,代謝量會比原來增加十倍以上。在一般情況下,糖是供應機體能量代謝的主要物質,當活動量比較大時,額外的能量消耗會使身體動用原來儲備的養料,這時,脂肪供應的能量比糖要大一倍左右。因此,肥胖的孩子堅持一定量的運動,皮下多餘的脂肪就會不斷地被消耗掉。這樣,孩子的身體就會變得瘦一些。
17.預防嬰兒遺尿
(1)幼兒在精神上受刺激或神經過分緊張,會影響大腦,減弱神經元的控製力,而造成遺尿。為使幼兒精神上免受刺激,當幼兒不聽話或做錯事時,不要責備或恐嚇他;臨睡前不要讓幼兒玩得太興奮,太累。
(2)傍晚飲水過多,積尿超過了膀胱一半的容量,使排尿衝動激烈,一時超出大腦控製的能力,也會發生遺尿。故下午四時後要控製飲水,晚飯盡量少吃稀的。
(3)男孩包皮過長,女孩外生殖器周圍發炎,饒蟲從肛門遊出騷擾陰道口等,都會增強局部刺激,引起遺尿。這要加強幼兒衛生和看醫生檢查治療。
(4)幼兒五歲以後,因采取仰臥或俯臥睡姿,常在夢中遺尿,可以用以下方法糾正:幼兒入睡前,將兩條毛巾包紮於腰腹部,毛巾的兩端各縛打成結,正好腹背各一,這樣,孩子的仰臥或俯臥時,就會受毛巾結的阻礙,使之養成側臥的習慣,睡夢和熟睡的程度都會有較大的改變,遺尿現象也會逐步克服,一般經過一兩個月,幼兒養成了隨意控製排尿的習慣以後,就不再遺尿了。
18. 兒童十不要
不要過胖:過於肥胖對兒童發育並不利,容易造成弓形腿和平足。
不要偏食:兒童三歲前的營養將決定未來智力的發育。
不要暴食:吃喝過多,腸胃的消化液不夠用,食物消化不完全,容易造成積食。
不要罵食:吃飯的時候不要訓斥小孩,如吃一頓罵一頓,往往會造成孩子心情鬱悶,消化不良,而黃肌瘦沒精神。
不要多糖:為防止兒童齲齒,應控製吃糖,臨睡更不要給小孩喂吃糖果。
不要過鹹:嬰兒時期若食物過鹹,易患高血壓。
不要刺激:不要吃刺激性的東西,食物中也不要添加香料、色素、防腐劑之類。更不要向孩子講述一些有刺激性、恐怖性和迷信色彩的故事。
不要揉眼和含指:據化驗,一隻手上約帶有4萬~40萬個細菌和寄生蟲卵。
不要摳耳:在一克重的指甲垢裏,含有幾十億個細菌和寄生蟲卵。
不要蒙睡:孩子若養成蒙頭睡覺的習慣,會影響孩子的發育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