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麵對挫折的不同反應與孩子們的個性和脾氣也有關係,但是作為父母,你完全有能力幫助自己的孩子增強韌性和對挫折的抵抗力。
* 給孩子一個遭遇挫折的機會
如果你永遠都將孩子置於自己的羽翼之下,幫他擋住傷害與失敗,那他就永遠也學不會如何在打擊到來時獨自承受。所以,請稍稍克製你“想幫他一把”的衝動,給孩子一個了解挫折的機會。
春遊的時候,媽媽和三歲的女兒一起走在狹窄的山間道上。山路坑坑窪窪,對一個孩子來說很難應付。但媽媽並沒有馬上拉起孩子的手,而是任由她跌跌撞撞地走了一會兒,甚至看著她差一點被小石子絆倒。這就是一個聰明的母親,她懂得如何讓孩子自己去體驗生活。
大一點的孩子有時會主動拒絕嚐試新的或者是他們認為困難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確定的目標隻是“試一試”而不是“成功”,那孩子們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6歲的朋朋起初很害怕參加學校的鋼琴比賽,但是媽媽告訴他:“你不一定非要得名次,我們隻是去學習如何在有很多很多觀眾的時候演奏。”最後朋朋高興地去比賽了,而且成績還很好。聰明家長的技巧就在於:即便是一次失敗的努力,也讓孩子覺得從中有所收獲。
* 先讓自己快樂
孩子的“挫折抵抗力”有多強,有時候取決於你自己麵對挫折的態度。當你找新工作的時候遭到拒絕,你是會大怒,然後認為自己再也不夠資格找到心目中的好工作?還是總結經驗,繼續迎接下一個新的挑戰?
另外,幽默感也很重要,能夠以輕鬆詼諧的心態麵對生活的起起落落,這樣的父母會是孩子們很好的榜樣。但有一點需要提醒你:你可以自嘲,但永遠也不要嘲笑你的孩子。在合適的時候,跟孩子講講自己的失敗體驗或者曾經經曆過的尷尬事,孩子會從你的故事中了解“錯誤和失敗總是難免,它們會讓人很不舒服,但有的時候也會帶來好的結果。”
* “我會和你在一起!”
孩子自信的來源不一定是考試第一名,也不一定非要擅長舞蹈或者鋼琴,很多時候,孩子們最大的成就感恰恰來自你對他的珍視與驕傲。“我是媽媽心目中最重要的人”,這種感覺非常好。
所以,你一定要留給孩子一些全心全意陪伴他的時間。無論是親手為他做的早餐,睡前必念的歌謠,還是半個小時的遊戲,你一定要從自己忙碌的生活中分出一點點時間來,專門留給你的孩子——哪怕是周末帶他一起去超市采購。當這些時間成為日常生活的習慣,孩子會知道,不管大家在做什麼,不管生活中發生什麼事,不管爸爸媽媽有多忙,他們一定會有時間和自己在一起,一起解決碰到的問題。
* 避免空洞的誇獎
不要小看孩子們的判斷和思維能力。你可以對孩子說一百遍“你的畫是最棒的”,或者告訴他:“你做什麼事都做得最好”,但實際上即便是年齡很小的孩子也能知道自己到底什麼真的做得好,什麼不行。
5歲的牛牛很不開心,因為他自己用積木搭的高樓又一次轟然坍塌了,而8歲的表姐卻每次都能搭得又高又穩。牛牛的爸爸安慰他:“你搭的高樓挺好的。”看牛牛還是高興不起來,爸爸又說:“要不然,爸爸給你搭一個吧。保管比姐姐的好。”牛牛的爸爸錯了,他的這種安慰的方式其實起不到什麼效果。他應該對兒子說的不是勉強的表揚,而是應該告訴他:“姐姐搭得好是因為她比你大三歲呢。她在隻有你那麼大的時候,也不會搭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