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馴服記

“我家寶寶簡直是小霸王,一不如他意就大哭大鬧,最後我們隻能妥協,順應他的要求。”“我家孩子就像一頭蠻牛,年紀小小卻很有自己的意見,拗起來,十頭牛都拉不動。”這種霸道的孩子不少,總是讓父母傷透腦筋!是自己教育方法不對嗎?該如何讓小霸王變成小乖乖呢?

有些父母很擔心自己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因為自身霸氣而影響以後進入托兒所或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過團體生活時,會不受歡迎,以致影響人際關係,因此總希望在孩子行為舉止稍有霸氣行為出現時,能夠即時給予適當的輔導與糾正,以免年齡越大越難改正。

孩子常出現的霸道行為

孩子所表現出的霸道行為,一般來說有以下五種:

1 有的孩子會執著於事情的程序不能改變。

2 有的孩子對自己要做的事情,父母或旁人不能代勞,凡事都要自己來,否則父母需像錄音帶一樣不停倒帶重來。

3 有的孩子則是遇事不如己意,便會采用大哭大鬧方式來表達。

4 有些孩子會獨霸自己的玩具或物品,不願和其他孩子分享,也不會和小朋友輪流玩。

5 有些孩子隻要是他想得到的東西,會用最直接的方式——先搶先贏。

造成孩子行為霸道的原因

1、父母過份溺愛,孩子要什麼有什麼,凡事有求必應

現在父母因為隻有一個孩子的緣故,每個孩子都像是上帝賜予的恩物,是父母的天之驕子,不但受到長輩們疼愛,更受父母們用心的關照。因此從出生到孩子會抓取物品、會爬行、會登高、會走路,孩子所有的一舉一動,所用的一衣一物,父母們總是想盡辦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因為在每個父母眼中,孩子就是寶貝,是心頭一塊肉,如此也漸漸養成孩子予取予求的霸道行為。而當孩子有霸道行為出現時,父母又認為沒關係,認為他隻是個孩子,而未能加以輔導並給孩子適當的糾正;因此,日積月累之後,孩子就會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也因此變得越來越霸道。

例如:有一位托兒所小朋友,母親非常疼愛,每天送孩子來學校時,孩子一定要在車上先做交待,同時要媽咪依其順序一一告訴老師;下車時,媽媽還須抱著她,再背著書包走到教室內,然後媽咪需依照孩子在車上所交待的內容順序,一一地複述告訴老師;隻要媽咪說的順序有錯,這孩子馬上就哭鬧說媽媽說得不對,要求媽咪重新再說一遍,因此他的母親隻好將內容從新更正再念過一遍。直到媽咪全部念對,孩子才會停止哭鬧,以致於每天早上都會見到孩子的母親不斷地在重複做此交待:“老師,我們今天有四件事情要交待,第一件事情是,我們今天要在幼兒園吃幹飯的,第二件事情是我們還沒睡足,第三是我們有點肚子痛,第四是我們還想睡覺……。”

2、年齡的關係

一般來說,孩子在一歲前,霸道行為出現情形不多,主要是這時期的孩子口語表達能力還不足,因此雖然會有身體上反抗,但還不會讓父母傷透腦筋。可是隨著孩子年齡逐漸成長,開始有他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想擺脫旁人束縛,自己決定怎麼做,因此會開始出現“不要”的字眼、“不要”的動作,和“不要”的行為。而且現在的孩子比較早熟,大約在一歲八個月時就會出現很強烈的自我意識,有時拗起來,十頭牛都拉不動,而這種霸道的行為會持續到三歲左右。

3、排行的關係

一般來說,獨生子女或排行第大者較常發生霸道的現象。因為孩子排行老大,在弟弟妹妹尚未出生之前,習慣了獨占父母的愛和一切東西;而在弟妹出生後,又未能即時培養當哥哥或姐姐應有的情操,以致對事情的表達方式就處處顯得霸道,不講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