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歲的孩子逐漸懂得,分享能夠讓大家都快樂

孩子們真正能夠學會與他人分享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並不是一兩年之內就能做到的。

一兩歲的孩子隻知道什麼東西都是“我的”,等到了三四歲,他們就會懂得隻有某些東西是屬於自己的。隨著孩子的日益獨立,他們逐漸會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也就是說,他們會把自己喜愛的東西當成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他們自然而然地表現出對自己“財產”的過度保護。

他們熱中於守護自己的物品,非常注重自己的願望和需求,並不能把“與他人分享”這一條放在第一位。但是如果大人以身作則並且鼓勵他這樣做,那麼三四歲的孩子即使不願意與別人分享,有時也會表現得出乎意料的大方。

孩子們最初願意與他人分享是受父母、老師和其他周圍大人的影響,是因為大人告訴他應該這樣做。因此,父母的教育體現在如何教給孩子與別人分享。

那麼,孩子們怎樣才能開始自覺自願地與他人分享呢?

首先需要讓孩子們能夠明白其他小朋友像他一樣也非常渴望玩這個玩具。三四歲的孩子已經有這種認知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就會變得越來越大方了。這是因為他們與人分享的時候看到其他小朋友很高興,他們心裏也就會感覺很良好,而且他們也會意識到如果他把自己的玩具與朋友分享,他就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玩具交換,雙方滿意。

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做些什麼促使孩子慢慢學會與他人分享呢?

給三四歲孩子父母的建議:

■鼓勵孩子與你分享。對孩子來說,這更容易做得到。因為他知道你不會搶他的玩具,也不會因為得不到而大發脾氣,所以他願意與你分享。經常要求孩子把他的玩具給你玩,並且要讓他知道他是有權利再把玩具要回來的。

■帶孩子去遊樂場。這是一個讓孩子們學會按順序輪流玩的最佳場所。因為這裏的所有設備和器材不屬於任何人。你的孩子會發現每個人都有機會滑滑梯,他也會意識到幾個孩子一起在蹦蹦床上跳更有樂趣。

■不要強迫分享每一件東西。在小朋友到家裏玩之前,允許你的孩子決定哪些特殊的玩具不給小朋友玩,可以讓孩子把他想收起來的玩具放在箱子裏。如果父母不是總要求孩子與人分享,那麼今後他也就更容易放鬆抓緊玩具的雙手。

■提供足夠的受歡迎的多種玩具。如果是這樣,孩子們就不可能拚命地想得到其他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了。另外,也可以幫他們玩到一起。比如,玩具小汽車可以和小火車組合在一起玩,當汽車開過來的時候,“小司機”可以指揮火車停下來以免發生交通事故。

■輪換玩需要事先說明,並保證實施。孩子們越來越在意是否公正了,所以他們會接受父母這樣的說法:“飛飛先玩這個汽車5分鍾,然後就該佳佳玩了。”最好有時間的限製。雖然他們對時間還隻是模糊的認識,但是設定時間就會讓孩子知道過一會兒肯定就輪到他玩了。

■為等待安排另外有趣的活動。如果一個孩子正眼巴巴地等著輪到自己玩,你可以先讓他玩其他的玩具,比如一個小的提線木偶,或者給他一本帶有圖畫的書,如果還不行,你可以讓他幫你喂魚。

■教會孩子基本的協商技巧。一旦孩子之間發生衝突了,就讓他們都坐好,然後告訴他們應該怎麼樣去做。下一次你的孩子就很可能不是大喊大叫,搶過玩具或者徹底認輸了,他會與別人交換玩具,或者當別的小朋友正在玩某個玩具的時候,他會去問“能給我玩一會兒嗎?”,也可能建議大家一起玩。

■不要每次都說教。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輪換著玩,那麼他也不會聽你說分享的重要性。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帶他離開,讓他投入到另一項活動中去。今天做不到與他人分享,今後的某一天也許就更容易做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