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等你會分享
8個月的寶寶會很高興地讓你玩他的玩具,但如果你膽敢碰一下2歲孩子的小汽車,他會立刻“暴跳如雷”。我們希望你了解,想培養一個大方的孩子,父母們也要耐心一些,等待你的寶貝慢慢長大,慢慢體會“分享”的意義。
多父母都很熟悉這樣一個畫麵:孩子坐在一起玩,他們的母親在一旁聊天。像往常一樣,開始孩子們玩得很高興,可不知道為什麼他們互相爭奪起玩具,大喊大叫道:“這是我的!是我的!”最後,隻好由媽媽把玩具拿過來,高舉過頭頂使他們停止爭搶。
當孩子之間因為一本書、一隻玩具熊或者彩色筆發生爭吵的時候,很多父母會要求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分享這些東西。因為他們都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朋友,並且學會一些與人交往的技能。
但是,孩子們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知道與朋友一起玩要比自己玩更有樂趣,要讓他們學會與人分享,或許需要幾年的時間。 八九個月的小寶寶能夠高興地把手裏的東西給周圍的人;2歲的孩子總把“我的!我的!”掛在嘴邊;三四歲的孩子就會懂得隻有某些東西是屬於自己的,自然而然地表現出對自己“財產”的過度保護。
1歲以內的孩子很“大方”,但到了兩歲卻開始自私了。
有些父母很自豪:“我孩子在八九個月大時,就能高興地把手裏好吃的東西或玩具給其他小孩兒。”
其實,如果從兒童心理發育的角度來講,這跟孩子是否“大方”並沒太大關係,而隻是因為1歲以內的嬰兒還不知道某一樣東西隻屬於某一個人,他們沒有物品歸誰所有的概念,隻有有限的記憶和有限的時間觀念,所以當他們把東西送給了別人以後,他們會認為這個東西已經不存在了。
然而兩歲的孩子就不同了。他們開始意識到有一些東西是自己特別喜愛的,一旦他注意到了這個東西,他非常喜歡,那麼這個東西就是他的了。兩歲半的孩子同樣如此,他們會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他的,如果他看見了,或者他摸到了,那麼就屬於他了。因此,一年前還看見自己的小寶貝樂意與他人分享的父母會驚奇地發現自己的孩子變了:如果其他小朋友碰了一下他的玩具,他幾乎有暴跳如雷的反應。
父母們應該明白,“我的”通常是兩歲孩子常常會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特點。孩子把東西都看成自己所有並不是一個表明他自私的信號,而是一個學習新知識的信號,表明了他想了解這個世界的一種強烈願望。隻有孩子先懂得了“所有權”這個概念,他才能開始慢慢學習與他人分享。
給兩歲孩子父母的建議:
■確保你的孩子有較多的玩伴。如果一個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其他的小夥伴,或者他接觸的小夥伴的範圍非常有限,那麼他就很難學會與人分享。實踐出真知,孩子隻有不斷地實踐,才能真正懂得與他人分享的重要性。所以,要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
■換一種方式說服孩子。如果你清楚地告訴兩歲的孩子:“你玩這個球已經很長時間了,亮亮一直在等著呢。現在輪到他玩了。”那麼你的孩子就會表現得更友好,更大方。當亮亮玩完了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孩子:“看,他不玩了,你還可以繼續玩。”這樣,孩子從中能夠學到兩點:一是亮亮和他一樣喜歡玩球,二是屬於他的東西,或者他喜歡的東西最終還能夠回到他手裏。
■最喜愛的玩具最容易引發爭吵。 如果有個小朋友拿了你的孩子最最喜愛的玩具,那麼他可能會非常地生氣和不滿,也許是因為這隻玩具熊是他睡覺時離不開的心愛之物,也許這個玩具對他有著特殊的意義。所以,避免發生衝突的辦法就是允許你的孩子把他的寶貝藏起來,讓其他小朋友看不到。
■善於利用機會,以身作則。如果你兩歲的孩子非常想拿你珍貴的東西,比如你的珍珠項鏈,那你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教他與人分享。你可以讓他和你一起看,但是要提醒他輕拿輕放,因為項鏈很容易拽斷。還要告訴他等他看完了要歸還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