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自己,尊重別人

孩子常出現破壞別人東西、搶別人玩具等反常行為,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父母若發現孩子將別人東西占為己有,應先了解其動機,再做適當處理;教孩子學習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就不會輕易去拿(偷)或做其他不好的事情了!

三歲的雅雅,經常亂畫表姐的本子,甚至還將它們撕得亂七八糟;托兒所的老師也告訴媽媽,她會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貼紙。對於雅雅的這種行為,雖然媽媽常罵她、處罰她,可是,沒隔幾天,她又開始了……

孩子反常行為的原因

孩子常出現破壞別人東西、搶別人玩具等反常行為,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寶貝世界親子館托兒所所長廖麗文老師表示,在幼兒發展過程中,三歲的孩子開始喜歡交朋友,會與同伴一起玩,也開始會有分享及共用的概念。雖然如此,三歲的孩子對“物權”的概念,還不是很穩定、清楚的,他們常會在遊戲中彼此搶奪玩具,甚至大打出手。

這個時候,父母應給予機會教育,教導孩子“輪流”,以及“尊重別人物權”的觀念,否則有可能會影響孩子日後的人格發展。

一般而言,造成孩子霸道、不講理的原因,有下列幾項因素。

1 獨生子女因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平時沒有機會與其他同伴互動,一旦進入團體生活中,就比較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東西。

2 家長因工作忙碌,很少與孩子互動,基於補償心理,更是允許孩子予取予求;長久下來,孩子對他所喜歡的東西,也就習慣強要並占為己有。

3 反抗時期的孩子,喜歡隨心所欲,想要什麼就非得要到不可,不然就哭鬧、亂發脾氣,有些父母為了省麻煩,於是采取放任態度,如此一來就養成孩子驕縱、任性的習慣。

4 家裏添新寶寶,父母太忙,忽略了長子女,而長子女害怕失去父母的愛,便有攻擊嬰兒或退化行為出現,希望借此行為引起父母的注意。

孩子沒有所有權的觀念,所造成的遺憾,首先可能隻是隨意的拿東西,再則就是偷竅行為。父母如不能花些時間了解其背後真相,一旦錯過糾正的良機,孩子若視之為合法,屆時就已經太遲了。

物權觀念的建立

孩子霸道,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物權,的確令父母擔憂。廖麗文老師表示,除了及時矯正孩子不當的行為外,最重要的是,了解其背後原因,防範孩子壞習慣的出現。那麼日常生活中,父母應怎樣教導孩子尊重別人的物權呢?

1 灌輸“輪流”、“借用”的觀念

通常孩子搶奪或撕毀別人的東西,有可能是因為好奇,此時父母應趁機灌輸孩子“輪流”、“借用”的觀念。告訴他:“長針走到5的時候,你才可以玩那些拚圖,現在讓弟弟先玩。”或是“那是姐姐的彩色筆,你要先問姐姐願不願意借給你!”

2 訂定規矩

鼓勵孩子想要什麼要跟大人講,規定在公共場所或別人家裏,什麼東西是可以拿的,什麼是不可以的。最基本的規矩是:“想要什麼,在拿起來之前,先詢問大人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