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長,規矩變

你知道2歲的孩子是經常發脾氣的,但是5歲的孩子會是什麼樣呢?如果4歲的孩子說謊話,那麼是不是應該受到父母的懲罰呢?讓孩子麵壁思過的懲罰方法最好在孩子幾歲的時候開始使用呢?

即便不考慮孩子們性格上的差異,他們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也會有不同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父母們正在逐漸意識到,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孩子不良行為的處罰方法也應該有所轉變。那麼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的最佳處理方式是什麼呢?

1歲大的孩子

他們好奇、好動,而且精力充沛。此時他們所麵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探索周圍的世界。

他們的典型行為:

* 開始認知語言,懂得一句話裏字詞的前後關係了。但是他們還不能十分清楚地明白“不”的含義,也不知道昨天媽媽說的“不”到了今天還適用。

* 他們還不了解外界的環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比如說,他們並不知道玻璃花瓶摔在地上會碎的。

* 一旦他們想要,他們就要馬上得到,讓1歲的孩子等待簡直是太困難的事情了。他們沒有行為和情緒控製的能力。

父母怎麼辦:

* 合理地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可以給孩子做示範,告訴他哪些行為是正確的,但是不要堅決要求孩子一定做到。成人說話的語氣和麵部表情是讓孩子明白教誨的最好方式。說話的態度是堅定的,但是反應不要過於強烈。

* 管理的重點要放在預防工作上。保證家裏的一切設施對孩子來說都是安全擺放的,把容易摔碎的東西都收起來。如果孩子拿了一個他不該拿的東西,父母就趕緊把這個東西拿走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 可以用安慰和轉移孩子注意力的辦法使他停止哭鬧。如果你1歲半的孩子使勁掙紮就是不願意被“卡”在他的小餐椅裏,那麼你最好安慰他,告訴他你知道他不喜歡被安全帶綁起來,也不喜歡用小桌麵卡住小椅子使他不能動彈,但是必須這樣做。然後把你的孩子放在椅子上,用其他的東西分散他的注意力。

2歲大的孩子

他們的生活被自己情緒的巨大波動和起伏所占據。他們所麵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了解自己的各種感覺和情緒。

他們的典型行為:

* 不斷地對外界作出一些嚐試,想知道其他人的反應是什麼。他們會這樣想:“如果我就是不穿鞋會怎麼樣呢?”

* 還不能正確地認識和傳達自己強烈的情感,有時候,他們的情緒甚至會高度膨脹,無法控製。

* 他們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東西都能夠得到,所以就頻繁地大發脾氣和哭鬧。

父母怎麼辦:

* 將與孩子抗爭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點。清楚地向孩子闡述你的期望是什麼,而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不要過高估計孩子的能力,隻給他一些簡單的選擇就行了。如果有必要,還可以給予一些物質刺激讓他與父母合作而不是對抗。父母一定要意識到這個年齡的孩子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停地試探你。

* 幫助孩子控製他的情緒。如果他打人,那麼就教導他用語言來表達他的氣憤,而且要向孩子解釋:“我們不打人,打人會使別人受傷的。”

* 謹慎對待孩子的大發脾氣。有時可以冷處理,不理睬他的哭鬧和發脾氣,更不能妥協,但是一定要呆在孩子的附近,直到孩子不再哭鬧為止,然後再給他講道理。不主張處罰孩子,也不能讓孩子獨自呆在房間裏悔過,但是可以把哭鬧的孩子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使他慢慢平靜下來。

3歲大的孩子

這個年齡的孩子的自立形式是通過任性來表現的。他們所麵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學會更好地控製他們的情緒。

他們的典型行為:

* 在父母的要求中,孩子們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他們也願意去按父母說的做,比如睡覺前要洗漱。但是,父母別指望孩子能夠始終合作。

* 他們能夠理解原因和結果這個概念了。舉個例子來說,淘氣將導致受到懲罰,表現好就會得到父母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