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紅包裏的錢

整理紅包時,如果孩子對錢幣發生興趣,鼓勵他們先將錢幣彙集。事實上,對數概念才剛起步、且很少接觸金錢的幼兒來說,能擁有少許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或一百元硬幣及紙幣,就足以讓孩子探索與學習了。

進行錢幣的分辨及歸類遊戲

1、拓印遊戲:將錢幣放在白色薄紙下,以粗鉛筆塗掃,錢幣的花紋就會顯現在紙上。

2、錢幣分類:請孩子把“長相”一樣的錢幣放在一起。

3、數字分類:孩子若對數數有興趣且已認得阿拉伯數字,在他分類數出錢幣的個數或張數後,可提供舊月曆紙的數字,讓他剪下貼在拓印的錢幣外形旁,既可練習認識數字,也是一種計算結果的記錄。

和孩子討論如何用這些錢

說到壓歲錢,不少朋友的童年經驗是“充公”。有人認為爸爸媽媽拿走壓歲錢是很自然的事,各位家長的經驗是如何呢?如今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壓歲錢呢?給孩子的就是孩子的嗎?孩子有使用的權利嗎?孩子可以完全自主嗎?

基本上,平日舉家購物前,父母若常公開討論預算及該購買的物品,在耳濡止染下,孩子會逐漸理解父母是將自己努力而得的薪水與家人共享,有計劃且不怎麼。日子一久,孩子對金錢的使用自然較有概念。借著過年領壓歲錢的機會,不妨讓孩子學著去管理及使用自己的錢,此時,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做出妥當的決定呢?

首先,孩子的想法。當一群五六歲的孩子,在老師毫無暗示下進行壓歲錢的討論時,雖免不了有人想買玩具,但其中也有相當利他或有助於自己成長的決定,如給媽媽買菜、去學畫圖等,可見孩子並非隻知道玩,他們愛家,也愛自己。

若孩子是屬於“管不住自己”,什麼都想要的類型,父母不妨鼓勵他們想想爺爺奶奶或長輩祝福的心意,和他們討論,除了買玩具外,是否能想出其它的用途?必要的話,父母可以提出明確的建議,如繳學費、存撲滿等,或買一些布置房間的用品,如小櫃子與掛鉤等,以及說錢數分配上的限度。

父母在傾聽與討論過程中,若能充分了解孩子的需求,在他們做出分配決定時,給予需要的資訊與支持,這份尊重與信任不僅幫助孩子體驗錢的用途與意義,更是建立他們正向自我概念的無價之寶。

孩子是跟著父母學習的

總之,孩子是跟父母生活與學習的,父母願意多花點心思,孩子也就更多的機會,去體會壓歲錢或零用錢中所包藏的祝福與愛與使用的經驗,進而建立更正向、更懂得珍惜的消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