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皮寶寶管教建議書
一、孩子出現危險行為時的管教建議
生活中常有的危險狀況
1、喜歡爬高,桌子椅子都難逃“爬”網。
2、一到外麵就橫衝直撞地亂跑,拉都拉不住。
3、情緒不佳就亂丟東西。
4、學大人切菜(玩刀子)、開煤氣。
危險狀況的管教之道
首先要探討的,是針對孩子做出會導致危險的動作時,父母的管教之道;因為它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嚴重時甚至會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所以如何讓孩子在做出危險行為時,既要讓孩子遠離危險,又要讓孩子記取教訓,是相當重要的。
1、有危及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時,可以責罵
當孩子做出危及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時應該怎麼辦呢?幼兒園園長周麗珍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做適當的責罵;必要時,甚至可以稍作體罰,以讓孩子作為警惕。譬如說:許多孩子會有在無意中傷害小動物的經驗(傷害他人),這時就可以責罵以及做些適當的處罰,可以嚴厲地告訴他:“怎麼可以這樣子對待小狗,小狗也會很痛地。”或是打他的手心一下,再問他:“痛不痛?”麵後接著告訴他:“你剛才那樣對待小狗,小狗也會很痛的。”相對地,若是孩子有情緒不好就亂丟東西的狀況,就可以告訴他:“假如東西丟到別人,別人會痛的。”甚至是擬人化地告訴孩子:“你把娃娃丟在地上,娃娃好痛、好難過喔!”以這樣的方式來激發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了解“被傷害”的心情,定能逐改善狀況。
還有一種狀況較為棘手,即孩子生氣的自虐行為。周麗珍園長表示,這樣的孩子很可能是由於在生活中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長期壓抑致;所以這時一方麵要找尋、並消除出孩子生活中的“壓抑源”——它可能是家人、老師其他小朋友或是自己;另一方麵則是要以“愛”來讓孩子漸漸學習如何表達自己。周園長並舉出一項實例:曾有位小朋友在生氣時便會有撞牆的行為,在經了解後發現,原來是他在家中經常受到不當的責罵(如:怎麼會生出你這種笨蛋,還哭!怎麼這麼不懂事……),造成了情緒受壓抑的緣故;當時一方麵聯絡父母討論如何改善平日的不當用詞(消除壓抑源),另一方麵當孩子做出撞牆行為時,選題先是用身體作為阻擋避免孩子受傷,而後會緊緊抱著他,告訴他:“有很多人愛你,假如你受傷了,很多人會傷心的;如果你不高興,應該要說出來,別人才會知道。(以愛說服他)”一段時間後,他的自虐行為就慢慢地消失了。
2、改變環境避免危險
還有一種危險狀況,是在罵與不罵之間頗有爭議的——就是當孩子的行為屬於一種正常成長的反應,如爬行、好奇等。專家表示,麵對這樣的狀況時,父母不妨改變環境因應;也就是說,假如孩子喜歡拿東西如插頭,就買個安全插座改變環境,而假如孩子喜歡到廚房玩煤氣爐,家人們就應約法三章,養成隨手關煤氣及廚房的習慣,讓孩子沒有玩的機會。
喜歡攀爬是10-24個月的孩子應有的正常反應,讓這個階段的孩子有適當的爬行量,也有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因而禁止攀爬量,也有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因而禁止攀爬,實際上,是不恰當的。專家建議,不妨布置一個適於孩子攀爬的環境(如兒童房的地板加安全墊),讓孩子在其中能盡情地爬滾,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3、讓孩子從經驗中學習
在孩子做出會導致危險的行為時,除了要立即地讓孩子遠離危險外,讓孩子能在經驗中記取教訓並進而建立危機意識也是父母必須要做的。舉例來說,當桌上有杯滾熱的水,而孩子即將伸手碰觸時,做父母的通常為避免孩子燙傷,一定會立刻將開水移開;但光是這樣的動作,實際上並不能讓孩子建立危機意識,下一次若沒有大人在旁,滾熱的水可能就淋上孩子了。周麗珍園長建議,此時不妨握著孩子的手去碰觸杯子(當然不到會燙傷孩子的程度),讓他明白大人製止他的原因是因為燙,而且以後杯子中的水還可能更燙;同理,若是孩子喜歡跑到浴室玩,也可以同樣的方法讓他認識熱水,幫助他建立經驗法則。
那麼假如孩子一到戶外就會橫衝直撞地亂跑時,做父母的應該如何處理呢?周麗珍建議,不妨先帶著孩子走到馬路旁,讓他親眼觀看來往穿梭的車潮,等回家後現以孩子的玩具車模擬車禍狀況,讓孩子明白馬路的危險;但記得模擬狀況時,與其告訴他這種狀況會導致殘廢,不如告訴他很痛很痛,因為“死亡”這個名詞對孩子來說太過抽象,而“很痛”一詞就較易讓孩子了解。
二、孩子無法和同伴好好相處時的管教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