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戀物情結
寶寶對某項物品,如布娃、毛巾情有獨鍾,無論走到哪,總要帶著它,一旦沒有它,寶寶的情緒便焦躁不安;其實隨著年齡的成長,孩子的戀物情緒,自然而然會日益地褪去,家長不必太擔心,也不要孩子改掉這個習慣,讓孩子有自主權。
9、午睡問題
大部分的家長(或幼兒園),中午吃過飯之後,都會安排孩子有一個短暫的午睡時間,可是孩子老是動來動去,無法安靜入睡。孩子睡不著,也放是早上睡得太多;如果孩子到了睡覺時間還是不斷想爬起來,也不要強迫他繼續躺在床上,可以限製他隻能待在房間裏,不幹擾其他人為原則。
限製不當行為
雖然有些事寶寶可以自已做主、做決定,對於不安全、不當的行為,應適當給予限製和規範,讓寶寶建立是非、對錯的觀念。
1、吃的問題
吃多、吃少孩子有自己決定的權利,但是在孩子選擇前,可提醒他挑選一二樣,一次不要太多,吃完後,再選擇其它的,不可以浪費。此外,孩子好玩,吃飯不用心是常事,但是決不可以任他養成邊吃邊玩的壞習慣,否則容易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
2、侵略性行為
當孩子做出危及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時,一定要做適當的責罵,必要時,甚至可以稍作體罰,讓孩子作為警惕。如孩子會在有意無意中,去碰觸家中電器物品,如電風扇,手會受傷、流血,很危險。
3、睡覺時間
除了有特殊的原因以外,盡可能將睡覺時間固定下來。可在每天睡眠時間將至的前五分鍾或十分鍾,預先發出警告:接下來可以幫助孩子放鬆心情,念念故事書或為他唱一著搖籃曲。
4、習慣的養成
習慣是經由時間積累而成的,讓寶寶從小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如飯前洗手、飯後刷牙漱口等,讓孩子了解衛生習慣的重要性,防止疾病及蛀牙的發生。
5、物權觀念
父母若發現孩子將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時,應了解其動機,然後做適當的處理。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白借與偷之間的差異及不同的後果;在教導過程中,父母可以責罵他,但不要忘記孩子也有自尊,父母若尊重孩子,孩子就學會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就不會輕易去拿或做其他不好的事了。
6、生病吃藥問題
寶寶生病了,吃藥、打針是不可避免的事,在喂藥前,可先和孩子玩遊戲、說說故事,讓孩子以遊戲的心情來吃藥;當寶寶吃完不甚好吃垢藥之後,可給他一顆糖吃,或說一句安慰鼓勵的話,借以安撫寶寶的情緒。
7、破壞行為
肢解或破壞物品對孩子來說是天經地義的本能,有些孩子的破壞行為是出於蓄意的,對象審同伴的玩具。麵以過種情況時,必須讓他認識錯和道歉,並且修正自己這種不當的行為,甚至不惜以自己心愛的玩具作為賠償。
8、團體規定
進入幼兒園的孩子,必須讓他依照團體的規定和行為模式去做,如上學要穿製服、不可以任意隨自己的想法去做,需要遵守學校的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