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裏夫人軼事

世界上有多少位國際知名的女化學家呢?不多,居裏夫人在其中,一直是居於首位。世界上有幾位科學家,兩次榮獲“諾貝爾獎“呢?至今為數不多,就有居裏夫人。有哪一位了不起的科學家,又潛心研究科學,又勞辛的操持家務,在實驗室裏的大部分時間,幾乎都是繁重的體力勞動,在家中撫養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既是慈母又是嚴師呢?還是居裏夫人。有多少個發明家,把自己畢生精力所取得的成果,無償的獻給人民,恐怕也不會太多,而居裏夫人又是其中的一位。

居裏夫人,原名瑪麗·斯克洛道夫斯卡,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蘭華沙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裏。父親是一位教師,母親也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一家人口眾多,收入低微,生活相當清貧困苦。瑪麗是家中的第五個孩子,他們在父母的熏陶下,個個都勤奮好學早於自立。

當時的波蘭,正被帝俄沙皇吞並,受著君主專政的統治。瑪麗中學畢業,因母親和大姐的相繼去世,不得不輟學在家,在繁重的家務勞動之餘,仍堅持學習,並參加愛國的反沙皇活動。

瑪麗為了支持她的二姐到法國學醫,自願去當家庭教師,連續達五年之久,直到姐姐畢業,在巴黎當醫生,她才在姐姐的請求下,辭別老父,到巴黎大學索爾本理學院學習。這時,她已經24歲。

瑪利為了節省學習期間的生活開支,住在租金較少的一間陰暗的小閣樓裏,每天隻吃些麵包等廉價的食品。冬天冷了,就穿上所有的衣服過夜,一條薄被不足禦寒,有時甚至再壓把椅子。長期的缺少營養,使她得了嚴重的貧血症。為了支付高昂的學習費用,她還要利用課餘的時間,到校內外做些零雜活計。瑪利在那樣的困境中堅持學習,在較短的時間裏,以優異的成績,先後取得了物理和數學的學士學位。

瑪麗大學畢業後不久,結識了法國的青年科學家皮埃爾·居裏,兩人誌同道合,於1895年結婚後從此開始了共同攀登科學高峰的新征途。

1896年的二三月間,法國的物理學家貝克勒爾偶然的發現了鈾有放射性。他做了初步研究,不久就把深入探索的工作,交給居裏夫婦繼續去完成。

居裏夫婦以極大的興趣,對這種奇怪的現象進行研究時,隻有一間筒陋的木棚當實驗室,沒有別人的財力資助,更沒有現成的資料,測試的儀器大部分也要自己去組裝。

就在瑪麗剛剛做了母親,身體尚末複原之際,她在研究工作中發現,除鈾以外,元素釷也有放射性。而且還發現提取鈾後的瀝青礦和一種輝銅礦的放射性,比原來的鈾和那種元素釷的放射性要強大得多。她意識到這兩種礦石中,很可能含有未被發現的新元素。經過多次複雜的提純操作,在1898年終於從瀝青鈾礦中得到他們所料想的一種新元素。居裏夫人把它命名為“釙”用來紀念自己的祖國——波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