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
高爾基於1906年創作的著名長篇小說。
青年工人巴威爾的父親符拉索夫是個老鉗工,他一生飽受資本家殘酷剝削,滿腔憤恨,卻又找不到出路,隻好借酒消愁,打罵妻子出氣,最後憂鬱而死。巴威爾很有可能重複父親悲慘的命運。然而,時代不同了,工廠區來了幾個革命知識分子,他們幫助工人組織革命小組,閱讀禁書,進行共產主義宣傳。在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下,巴威爾的思想覺悟迅速提高。資本家借口要治理工廠附近的沼澤地,提出要從工人每一盧布的工資中扣出一個戈比,作為治理費。工人們聞訊後情緒激憤,自動舉行集會,以示抗議。巴威爾挺身而出,領導工人同資本家進行說理鬥爭,並號召工人罷工。這就是“沼澤地戈比事件”。它是一場自發性的經濟鬥爭,由於廣大工人尚未覺醒,巴威爾也缺乏鬥爭經驗,鬥爭失敗了,巴威爾被捕入獄。為了營救兒子,母親尼洛夫娜遵照革命小組的建議,裝扮成小販到工廠去散發傳單。五一節前夕,革命小組討論組織一次遊行示威活動。巴威爾已出獄,他不顧女友沙馨卡的勸阻,毅然擔負起領導和指揮遊行示威的重任。五一節那天,工人群眾湧上街頭。巴威爾走在隊伍的最前麵,舉旗開路。遊行隊伍高呼口號,高唱戰歌,同前來鎮壓的反動軍警英勇搏鬥。敵人逮捕了巴威爾和一批革命工人,遊行隊伍被打亂了,這時尼洛夫娜主動站出來向周圍的群眾進行革命宣傳。五一遊行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它已點燃了工人們心中的熊熊反抗怒火,這是一場有組織有領導的、自覺的政治鬥爭,它標誌著工人群眾的普遍覺醒。此後,尼洛夫娜接受革命小組的委托,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到工廠、農村去散發革命書刊和傳單,並向農民進行革命宣傳。農民雷賓苦大仇深,但囿於狹隘的農民意識,憑著個人反抗去同反動勢力鬥爭,屢遭失敗。後來,在巴威爾的啟發教育幫助下,雷賓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轉變。巴威爾再次被捕後,由尼洛夫娜擔負著同雷賓的秘密聯係,把革命運動從城市擴展到了農村,革命運動蓬勃發展。不久,雷賓遭受逮捕,敵人野蠻地把他毒打得遍體鱗傷,但雷賓仍保持著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沙皇政府對巴威爾等人開庭審判。巴威爾大義凜然,在法庭上發表激昂慷慨的演說,揭露專製統治的罪惡,申明共產黨人的革命綱領,憤怒指責無恥、殘酷的統治階級,響亮地提出社會主義一定會實現的口號,把敵人的法庭變成宣傳革命的講壇。尼洛夫娜也出席了法庭審判,她貪婪地聽著兒子義正辭嚴的演說,把這些話牢牢地記在腦子裏,並深受鼓舞。第二天,她攜帶著兒子巴威爾法庭演講的傳單準備下鄉進行革命宣傳,但在車站就被敵人跟蹤盯梢,暗探領來了警察並誣稱尼洛夫娜是賊而打算逮捕她。尼洛夫娜臨危不懼,她把傳單拿出來向周圍的群眾散發,並大聲呼喊,揭露黑暗社會的不平等,譴責沙皇製度的罪惡,並號召人們起來鬥爭,周圍的人們爭相搶著為數不多的傳單。最後尼洛夫娜被逮捕,但人們的反抗意識已開始空前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