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植物與“馬”有什麼關係嗎
馬醉木,又叫木。是杜鵑花科常綠灌木。狹長的綠葉一簇簇生在枝頂。花也簇生在枝頂,有趣的是花冠的形狀像壺一樣。馬醉木的花是白色的,在初夏時節開滿枝頭。
難道馬看見馬醉木這種植物就會醉倒嗎?不是的。答案在馬醉木的葉子上。馬醉木葉有劇毒,煎出來的殺蟲沒問題。如果馬在吃草時誤食了馬醉木葉,就會使馬昏迷過去,好象醉酒一樣。馬醉木也因此而得名。
馬鞍菌,一聽這名字,就能猜出它是一種菌類。對!馬鞍菌正是子囊菌綱、馬鞍菌科的腐生真菌。它生活在肥沃厚實的針葉林、闊葉林下麵。
夏秋時節,子囊果慢慢鑽出地麵,高出地麵數厘米。這裏麵裝滿了馬鞍菌的後代—子囊孢子。
開始,子囊果的菌蓋的開頭像盤子,慢慢的,兩側向下卷曲,那樣子,真像一個馬鞍。就因為這,馬鞍菌得到了這個名字。
子囊孢子是怎樣散播出去的呢?子囊果像位射手一樣,把孢子彈射到數厘米高的地方,形成一團煙霧。孢子也就隨氣流散布開了。
很多菌類是人類的美味蔬菜。馬鞍菌也可以吃,但新鮮的馬鞍菌是有毒的,一定要謹慎。
馬鞭草,又叫鐵馬鞭。一猜即知,馬鞭草的樣子一定像馬鞭,正是如此,它那長可達20厘米以上的花序頗似馬鞭。馬鞭草還是能清熱解毒、活血散瘀的一味草藥呢!
馬齒莧,是一種田間、地邊、路旁,隨處可見的極平常的野菜。它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夏天開黃色有小花。分布於世界的溫帶和熱帶地區。
馬齒莧的莖通常是葡匐著生長的,葉子一對對的,楔狀而且呈矩圓形,像馬的那口牙齒一般,所以叫“馬齒莧”。馬蛇子菜,瓜子菜、醬板草,這些全是馬齒莧的別名。
一簇簇的纓狀紅花戴在高頭大馬的脖頸上,煞是好看。馬纓花,是豆科落林喬木,有個極好聽正名—合歡。合歡樹高達16米,挺拔的枝幹上,樹冠綠蔭如傘,遮天蔽日。合歡的葉子很有趣,為對生的羽狀複葉。小葉很像刀劍的形狀。共有20—40對。而且小葉有白天展開,夜晚合攏的“習慣”,所以合歡又叫夜合樹。
每年6—7月間,合歡綻開朵朵纓狀紅花,像一片片紅雲飄在樹冠,煞是好看。那一朵朵馬纓花猶如戴在馬頸上的絨花,所以得名“馬纓花”。
合歡樹最適合做行道樹,庭蔭樹,不僅美麗別致,而且還是個抗汙染的綠色衛士呢!
你一定見過馬蹄蓮吧!馬蹄蓮的花苞呈馬蹄形,故名馬蹄蓮,那潔白如玉的苞葉,再配上柔和的黃色花序,秀麗異常。紅馬蹄蓮、黃馬蹄蓮都是名貴的切花材料。
馬尾鬆在南方低海拔的山區廣泛分布,是我國著名的鄉土樹種。它那長達20厘米,柔軟細長的一束束針葉,很像馬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