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國是世界上竹子資
源開發利用最早的國家中國是世界上竹類品種最多的國家,共有30多個屬,300多個種。據考證,我國栽培竹類已曆經3000年,是世界上開發利用竹類資源最早的國家,也是竹類資源最多的國家。竹子的屬、種和麵積,在世界上都居領先地位。早在人類蒙昧時期,我們的祖先就曾高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彈歌》)。從鄭州發掘的商城遺址中,發現的殷墟甲骨卜辭文字,就可見到商殷時期竹的寫法為“∧”和“∧”。從這些甲骨文字的象形字的構成,可以看出竹子在商殷先民日常生活在的地位。自代以來,人們就將竹與梅、蘭、菊一起尊稱為“四君子”。又與鬆、梅一起合稱“歲寒三友。”我國種竹,始於西周時期。為了發展竹類,曆代都很注重管理。魏晉時期對河內(今河南省博愛、沁陽縣)、淇水竹園進行官管,設置“司竹監”管理竹林。這種專設官吏管理竹林的曆史,一直延續到元朝。我國對竹的利用,也有長久的曆史。早在殷商時代,我們的祖先就用竹子做箭矢,作為狩獵和攻防的武器。東周時期開始在竹片上寫字,稱為“竹簡”;東漢時,竹木簡牘仍為重要書寫材料。秦代用竹管製筆,用竹籠裝石固堤。漢代利用竹材修房造屋,用竹片、竹管鑿井取鹵製鹽,用竹筒引取天然氣。從晉代起又用竹子造紙。戰國時期竹木器十分盛行。宋代大量出現了用麻竹纖維製成的竹絲、竹麻,織成竹布、竹履、竹冠、竹扇。所以詩人蘇東坡感慨地說:“嶺南人當有愧於竹,庇者竹瓦,載者竹筏,書者竹紙,戴者竹冠,衣者竹皮,履者竹鞋,食者竹筍,焚者竹薪,真可為不可一日無此君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