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娃娃魚算是兩棲類中凶猛的一員(1 / 1)

為什麼娃娃魚算是兩棲類中凶猛的一員

娃娃魚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大型有尾兩棲動物,被列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它生活在淡水中,與青蛙和蟾蜍同屬一個大家庭,學名叫大鯢或鯢魚,娃娃魚是它的俗稱。它一般體長60~70厘米,體重幾十斤重。1971年,在湖北省神農架溪流裏,曾捕到體長24米,體重60公斤的大鯢。

大鯢叫聲似嬰兒啼哭,因此得名叫娃娃魚。它運動器官不是鰭,而是短小的四肢,體表皮膚裸露而沒有鱗片。全身棕褐色,背麵有深色斑紋,腹麵色較淺,頭扁圓而寬,口很大,有許多細齒排列在上下顎上;眼睛很小,位於頭部背後,還有一條左右側扁的大尾巴,看上去有點像牆上爬著的壁虎。大鯢的幼體完全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水中,經常露出水麵,主要用肺呼吸,也能爬到陸地生活。它在水中遊泳時,四肢緊貼身體的兩側,以減少水的阻力,主要依徘尾巴和軀幹的不停地擺動使身體前進;在水底運動時,腹部貼在溪底地麵上,以後肢推動身體前進,前肢用於變換身體運動的方向。

大鯢生活在山區水質清澈而湍急的溪流中,一般匿居於山溪的石隙或洞穴裏,頭向外,尾朝裏,這樣有利於及時發現食物和敵害。大鯢以小魚、蟹類、蚯蚓為食,也能捕食蛙、蛇等動物,這在兩棲類動物中是很少見的。因此,它算是兩棲類中最凶猛的一員。因為大鯢的眼睛不發達,怕光,一般白天躲在洞穴中,夜間出來尋找食物。為了獲得食物,它有時爬上岸,一動不動地等倏著。這時候,如果有青蛙過來,大鯢立即猛撲過去,一眨眼功夫就把獵物吞食掉,美餐一頓。另外,它常常在灘口的流水處覓食,展開大嘴巴等候,吞食隨水下來的小動物。

大鯢的性成熟年齡為5年,每年繁殖一次。到了8月下旬至9月上旬,就是大鯢的產卵期,產卵量為300枚以上,最多達2100枚。大鯢的卵呈圓形,卵外有腹膜連成卵帶,受精卵在水溫18~22℃的條件下,經過45天左右,就能孵化出鯢苗了。

大鯢還是一種可食用的動物,它的肉質白嫩,味道鮮美,肉及皮都能入藥,可治療貧血和瘋癲病。大鯢的分布較廣,我國湖南、湖北、貴州、廣西、四川、河北、陝西和山西等省區都可以找到。但是,由於大量濫捕,大鯢也有瀕於滅絕的危險。近年來,在湖南、陝西等地建立了大鯢自然保護區,使大鯢的數量開始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