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誠的皇帝教徒
在曆史上,有不少帝王信仰宗教,有些甚至是虔誠的教徒。信仰宗教如果僅僅是一種個人的事,那倒沒有什麼可指責的,但如果因為信教而危害了國家,那就無疑是一個昏君了。
梁武帝是個佛教徒。梁武帝蕭衍的品質是很高尚的,知識也淵博。朝臣們有什麼疑難問題請教他,他都能給予正確圓滿的解答。他的早年、中年也是很有作為的,建立了諸多豐功偉績。但到晚年,卻皈依佛教,整日醉心佛事,不理朝政,致使朝中權臣弄權舞弊,作威作福,“挾黨樹朋,朝經混亂,賞罰無章,小人道長”(《梁書·武帝上》)。
蕭衍還把數隊億計的金錢浪廢在佛教上。一天,他突然跑到同泰寺,宣布自己出家,當了和尚。這被稱為“舍身”。大臣們慌了,天天求他回宮,這樣,在當了四天和尚以後他才重新回到皇宮。不久,他又突然跑到同泰寺,“舍身”當了和尚。大臣們又來請他,他說,要他回去也可以,但必須拿一億錢來向寺院“贖身”,這樣,大臣們便四處搜羅,湊了一億巨款交給同泰寺。蕭衍再次回到皇宮。沒多久,他又第三次“舍身”。這次,他宣稱他不僅把自身,而且把整個宮廷、國家都奉獻給了佛祖。大臣們搞到兩億臣款後才把他“贖”回來。一年後,他又第四次“舍身”。這一次,由於籌款困難,蕭衍當了37天和尚才被“贖”回來。
一天,同泰寺的佛塔失火燒毀,蕭衍認為這是魔鬼在作崇。他說“道越高,魔越高。魔越高,做善事就會遇到更大的困難。”他說,佛塔應重建,而且應比原塔更高,這樣才能鎮住魔鬼。他說幹就幹,馬上組織人力建塔。動用了數以萬計的人力,花了數年時間,新塔才建立起來。新塔為12層的高層建築。這樣的建築在今天的大城市裏也毫不遜色。蕭衍四次“舍身”和重建佛塔。花掉數億金錢,這筆錢全部落在了人民的身上。人民的負擔加重,叫苦不迭。
由於蕭衍的提倡,全國各地寺院林立,光京城內就有寺院500餘家,僧尼十餘萬。唐朝著名詩人杜牧曾寫詩說:“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反映了蕭衍統治下,佛教迷信的空氣籠罩中國大地的可卑景象。
明世宗朱厚,即嘉靖皇帝,則是一個虔誠的道教徒。他即位後,在皇宮內設立了不少醮壇(道教祈禱祭天的場所)。祈禱時間,有的為一日一次,有的為一日二次,有的則日夜不息。凡有所求,都要設醮祈禱。偶而也有應驗,比如,祈禱生子,果然在數年內生了子;祈禱下雨,果然下了雨。本來這都是極自然的事,即使不祈禱,該有子時總會有子,該下雨時總會下雨。但嘉靖皇帝把這些統統看作是祈禱的結果。每遇這樣的時候,嘉靖皇帝都要集合群臣,舉行大禮,叩謝玄天。
嘉靖皇帝選拔官吏,不是看其能力,學識成績,而是看其是否讚成道學;對於宰相的選拔,也隻看一點,即青詞寫得好壞。所謂青詞,是一種上奏天神的表章,用朱筆寫在青藤紙上,故稱青詞。一些缺乏治國之才,心術不正,但青詞寫得好的奸臣,往往被嘉靖皇帝賞識。明代最大的奸臣嚴嵩就是這樣得寵的。邊疆打了勝仗,嘉靖皇帝也不慰勞將士,而是給做祈禱的道士加官和厚賞。
嘉靖皇帝越到後來,對道教越加信服,越加虔誠,以至整日專事玄修,不再上朝,不再顧問政事。一切政事都委托給了奸臣嚴嵩。他有二十餘年深居內宮未見大臣,達到了令人不可想象的程度。
追求延年益壽,長生不老是人之長情,嘉靖皇帝也不例外,隻是他的方式方法卻與其目的背道而馳。他對方士和煉丹極為看重。認為服用“仙藥”是通向長生不老的光明之路。如果誰能向他推薦這方麵的人才,提供這方麵的書籍和“藥物”,誰就能夠被重用。所以,有不少人向他推薦這方麵的書藉,也有不少人向他進獻“仙藥”。有一個叫顧可學的人,因貪汙而罷官,在家閑居二十餘年,後來聽說嘉靖皇帝尋求長生不老之藥,就通過賄賂,找到宰相嚴嵩,說自己能用童男童女的尿煉成“秋石”,服食秋石即可長生不老。嚴嵩即向皇帝推薦顧可學,皇帝大喜,任命這個騙子擔任了右通政,後來又進一步提拔為禮部尚書,成為朝廷中職位非常顯赫的一個官僚。有些人進獻的“仙藥”是用水銀等有巨毒的物質煉製而成,服食這些東西,輕則損害身體,重則危害生命,由於嘉靖皇帝長期服用這些東西,身體漸漸衰弱下去,本來應是年富力強的年齡就已臥床不起。後來,一個叫王金的人,又向他進獻了幾本自己杜撰的所謂“仙書”和一些自己煉製的丹藥,嘉靖皇帝服食後病情惡化,不久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