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的帝王
在中國古代曆史上,有作為的帝王不僅不信迷信,而且有時利用迷信。如商朝的武丁即如此。武丁在青少年時結識了一個朋友,這個人叫傅說(音yuè悅),很有才能。武丁繼位當了天子後,很想重用傅說,但因為傅說是個奴隸,重用傅說,必然遭到奴隸主們的群起反對,於是,他就采取了一個計策。即位後,武丁三年沒有說一句話,後來,他突然說話了。他說,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商湯向他推薦一個人才,輔助他治理國家,他命人畫了許多幅這個人才的像,並命令許多人拿著像到全國各地去尋找。後來,這些人在一個築牆的工地上,看到了一個正在幹活的奴隸,很像畫中人,就把他帶了回來。武丁一見,正是傅說,大喜,立即任命傅說為宰相。當時,人們都很迷信。奴隸主和大臣們見傅說是商湯推薦的人才,就不但沒有反對,反而紛紛前來祝賀。後來,武丁在傅說的幫助下,終於建立了輝煌的業績。商國境內生產發展,經濟繁榮,人口興旺,社會秩序井然,國力強盛。
然而,有一些帝王則不僅相信迷信,甚至為迷信左右。這些帝王無疑也是一種昏君。
夏代有一個君主叫孔甲。他十分迷信,相信鬼神。他冤殺了一個叫師門的人,並把這個人的屍體埋在郊區的荒野。一天狂風大作,暴雨傾盆。後來終於雨停風止了,但郊區的森林卻突然發生大火。這本來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孔甲卻以為這是師門的鬼魂在作崇,非常害怕,於是,就不顧夜深天黑,而去郊區祈禱。祈禱結束後,坐馬車回宮,一路上仍然戰戰兢兢。當馬車回到王宮時,人們發現他已經被嚇死在馬車裏了。
有些帝王不僅因迷信而喪身,甚至有因迷信而失國者。
在三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一分為二,統治南方的是東吳,統治北方的是西晉。當時東吳的統治者是孫皓。孫皓非常相信祥瑞和方術等迷信的東西。孫皓即位後最初的年號是“元興”,後來,有人說孫權的墳上降了甘露,於是就改元“甘露”。第二年,又有人在武昌控出來了一個古鼎,於是改元“寶鼎”。再後來,有人見皇宮西苑棲著一群大鳥,於是又改元“鳳凰”。再後來,有人在吳郡地中掘出了一根銀條,上麵刻有字跡,於是再改元“天冊”。次年,在臨平湖邊發現了一塊小青石,上麵刻有“皇帝”二字,於是,又改元“天璽”。
有一個方術之士,名叫刁玄。他自稱能推演朝代盛衰,預測未來。他為了討好皇帝,就編了一條讖文,說:“黃旗紫蓋,見於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意思是說:東南方統治荊州、揚州的君主,最終能統一全國,取得天下。孫皓一聽很高興,當即率軍北伐。這是一次非常奇特的出征。隨他出征的有何太後、滕太後及數千名美女。她們都乘坐著豪華的馬車。大批仆奴隨軍侍候。好像是要去遊玩,而不是打仗。不巧天下大雪,道路難行。孫皓即命令每百名官兵拉一輛馬車。官兵們身穿沉重的盔甲,手拿大刀長矛等武器,又饑又冷,怨聲載道。這時,西晉派出數萬精兵強將迎戰。孫皓這才從熱昏中稍微清醒了一些,下令部隊撤退。之後,西晉加強軍備,準備發兵滅亡東吳,但孫皓卻一直相信方士之言,根本不作任何迎敵的準備,終於被西晉打敗,孫皓自身也當了俘虜。東吳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