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務正業的皇帝(1 / 2)

不務正業的皇帝

皇帝應以國事為重,但並不排斥有自己的一些業餘愛好。但是,如果對自己業餘愛好的興趣過於放任,以至於沉湎其中,將國家大事置於腦後,那麼,這樣的皇帝顯然是不稱職的。但這樣的皇帝在曆史上並不乏其人。

南北朝時期齊朝第六代皇帝蕭寶卷酷愛雜技表演。

蕭寶卷在兒時有兩大愛好,一是捕鼠。他對捕鼠有著濃厚的興趣。有時,他在皇宮內通霄達旦地捕鼠,不知疲倦、困乏和饑渴。他的另一愛好是雜技表演。

隨著年齒的增長,他對捕鼠逐漸失去興趣,而對雜技的癡迷卻與日俱增。後來,他便全身心地傾注在了雜技表演上麵。

即位以後,蕭寶卷對雜技的著迷仍然不減當年。他對中國傳統雜技進行過一次係統的搜集、挖掘和整理,並創造了不少新的節目。他能夠把長達7丈5尺(折合今15.5米)之長的沉重的幢(一種木製道具)提在肩上,任憑演員在幢上翻騰,而紋絲不動。這一絕技使那些專業的雜技演員歎為觀止。為了練習口叼幢木,他的牙齦都被嗑破了,滿口是血,仍然不肯罷休,最後終於練成了“啄木幢技”這一絕活。他還發明了一種名為“木馬技”的傀儡戲。木馬隻有馬頭、馬身,沒有腿,由兩個演員的四條腿代替,表演起來進退自如,起臥自然,酷似真馬。有時,在木馬上還要騎一名騎手,和扮馬的兩個演員互相配合,做出各種滑稽的動作,以吸引觀眾。

為了表演雜技,蕭寶卷特製了一身衣服:尖頂黃色小帽、緊身及膝短衣、紅腰帶,渾身上下綴滿金花玉鏡。

蕭寶卷經常穿上他的雜技服,也讓後妃、宮女、大臣們也穿上各種戲裝,在後宮戲鬧打鬥,弄得烏煙瘴氣。

蕭寶卷沉湎於雜技和玩樂,厭煩朝政。他經常幾個月不上朝,幾個月不批閱奏章。因為他視奏章如廢紙,根本不予重視,因此,宦官們便常常拿奏章包裹魚肉和做手紙。

麵對蕭寶卷的這個樣子,許多正直的大臣、將領很失望,有的便密謀發動政變,廢除他,另立新帝,有的甚至起兵,武力討伐他。公元501年,叛軍圍攻首都建康,蕭寶卷困守孤城,危在旦夕。但是,蕭寶卷仍然忙著排練雜技。旋即城破,蕭寶卷被殺。

後唐皇帝李存勖則是一位戲劇愛好者。

李存勖的早年是很輝煌的。他在少年時代就膽量過人,善於騎馬射箭,經常跟隨父親晉王李克用征戰四方。父親去世後,他襲晉王位。喪事辦完後,他誘殺了妄圖奪位的叔父李克寧,率軍擊敗後梁軍。他的敵人朱溫驚歎說:“生子當生李亞子(李存勖小名亞子)。他襲位,李克用雖死猶生。我的兒子與他相比,簡直豬狗不如。”後來,他經過多年的浴血征戰,終於統一北方,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

李存勖在作了皇帝以後便逐漸喪失了進取心。他在青少年時期就喜歡看戲、演戲。在作了皇帝以後,他覺得天下已經太平了。可以盡情地玩樂了,於是,他便整天整天地看戲。有時,他還塗脂抹粉,穿上戲裝,自己登台演戲。他給自己起了個藝名叫“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