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臣與權宦(1 / 2)

權臣與權宦

有一些昏君是大權在握、專擅朝政的大臣或宦官有意識地培養出來的。因為他們掌握著朝政,可以隨意廢立皇帝,這樣,為了便於控製皇帝,一般總是要設法廢掉原來的皇帝,而立一個年幼不懂事、不能親自處理朝政的新皇帝,在皇帝成長過程中,權臣或權宦們總要按照自己的意願,按照昏君的模式去培養這個小皇帝。經過長時間有意識的培養,成年以後的皇帝當然就是一個昏君了。

即使是一個成年時即位的皇帝,在周圍人們的影響下也是有可能變成昏君的。

君主身邊的人員,如大臣、宦官、後妃、外戚等人能夠對皇帝發生很大的影響,這是不言而喻的。楊貴妃對唐玄宗,甚至對唐中期的政治就發生了重大的影響,這是大家熟知的。慈禧太後對鹹豐皇帝、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及晚清政治也發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沒有魏征的大膽直諫,就沒有唐太宗這個明君,就沒有貞觀之治。

君主身邊人員對君主的影響有好壞之分。賢臣可以對皇帝發生好的影響,而奸臣則必然對君主產生壞的作用。昏君的產生就與他們身邊的一些奸佞。現以太監與昏君的產生為例說明這一問題。

有些昏君的產生與太監(宦官)有著直接的關係。一些太監為了討好皇帝,或為了架空皇帝,就引誘皇帝淫樂。可以說,一些昏君是太監們一手製造出來的。如果皇帝年幼,太監們不斷施加影響,要製造一個昏君並不難。

明代皇帝朱厚照就是太監劉瑾製造出來的一個昏君。

劉瑾,陝西興平縣人,本姓談。關於他的家世,史書中沒有任何記載,估計,劉瑾出身於一個貧寒的家境,父母無力養育他,即送太監劉順為義子,改姓劉。義父給他起名為劉瑾。劉瑾6歲那年,被劉順閹割送入皇宮,做了一名小太監。劉瑾從小生活在宮中,對宮中情況非常熟悉。由於他的義父就是一個太監,經常給他灌輸一些有關太監的知識和訣竅,所以,他比同年齡的其他太監要成熟得多。他從劉順那裏聽到了不少關於前朝時太監王振專權的事,對王振很崇拜。他希望能成為象王振那樣的太監。

這樣的機會終於等來了。弘治五年(1492年)孝宗讓劉謹伺候太子朱厚照。從此,劉謹便和太子共起居,一塊吃,一塊玩。他處處順著太子,博得了太子的歡心。

弘治十八年,孝宗病逝,太子繼位,是為明武宗。這年,武宗才十五歲。

按照當時的傳統,皇帝每天要幾次臨朝處理政務。但是這個十五歲的皇帝對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大政一竅不通,對臨朝處理政務沒有興趣。劉瑾利用小皇帝的這一特點,就搜羅鷹犬、安排歌伎、舞蹈、百戲、雜技,經常到小皇帝的住處表演。而且,還經常挑唆小皇帝易服出宮玩耍。小皇帝對於劉瑾的這些安排非常高興,對劉瑾也就更加寵信。正德元年(1506年)正月,小皇帝提拔劉瑾擔任了內官監,成為皇宮中太監們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