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的君主
在最著名的昏君中,自殺身亡的君主有五位。
商紂王、楚靈王、吳王夫差、明毅宗崇禎皇帝死得壯烈。盡管他們是昏君,但他們死的方式令人肅然起敬。
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統率大軍伐商。四方諸侯群起響應。當時,商朝的軍隊主力正與東夷作戰,紂王隻好下令把大批的奴隸武裝起來,湊了七十多萬人,開赴前線。論軍隊的人數,紂王的軍隊遠遠超過了周人的軍隊,但紂王的軍隊軍心渙散,與紂王“離心離德”,早就盼望周人快點打過來解救他們。因此,兩軍稍一接觸,商紂王的軍隊便紛紛倒戈,殺向紂王。紂王見大勢已去,急忙逃回首都朝歌。
在紂王逃回朝歌的當天,周人的軍隊就追至朝歌,蜂擁而入。
紂王決定自殺。他命人把宮裏的金銀財寶都搬到20米高的鹿台上,又在鹿台上下周圍堆滿了柴草,自己又大吃了一頓,穿上了最華貴的衣服,登上了鹿台。然後,他命令手下人放火。頓時烈焰騰滅而起。就這樣,一代暴君被活活燒死了。紂王對別人暴虐,對自己也暴虐。
楚靈王的晚年是淒涼的。代表正義的棄疾發動了推翻楚靈王戰爭後,官吏們一個個不辭而別,投奔了棄疾。軍隊有的叛變,有的潰散逃跑。
這時,隻有大臣子革跟隨著他。子革向他獻策說:“請先駐在國都的郊野,號召國人反對棄疾,再重返郢都。”
楚靈王自知平時苦役國人,他是不會得到國人的支持的,故沒有采納這一建議。
子革又勸他先入大的縣都求師,利用縣邑軍隊的力量回到郢都。但楚靈王知道,當時所有的縣邑都已背叛了他而投靠了棄疾。
子革又建議他到其它諸侯國去避難。但楚王知道,以前多次無禮於周圍的諸侯國,此時有難,人家也不會收留他。
子革知道氣數已盡,趁其不備,也離他而去,投奔棄疾去了。
楚靈王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他在荒山野嶺中饑餓了三日,最後匍匐著進入一家棘園,但一無所獲,於是便自縊而亡了。
“臥薪嚐膽”的曆史故事大家是熟知的。越王勾踐經過多年奮鬥,越國又重新強大起來。公元前473年,越國滅吳國。吳王夫差乞和,越王勾踐不準,隻答應不殺夫差,並給他一個小島居住,一百戶百姓侍奉,直到去世。
越王給予吳王的待遇應該說是很寬厚仁慈的了。
吳王謝絕了越王的不殺之恩。對左右的大臣們說:“如今家廟毀了,社稷完了,吳國的土地、百姓都被越軍占領了,我有何麵目再見吳國百姓?”說完,便拔劍自殺了。
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即崇禎皇帝在清軍攻入北京城時自縊於紫禁城附近的景山。
在這幾個自殺的君主中,最沒有骨氣的就算秦二世胡亥了。
曾在大堂上當著眾大臣的麵“指鹿為馬”的丞相趙高,派閻樂來殺秦二世胡亥。
胡亥拱手問閻樂:“可以讓我見見丞相吧?”
閻樂回答:“不行!丞相沒有時間見你。”
胡亥又說:“我願讓出天下,給我一個郡王當,可以嗎?”
閻樂理也不理。
胡亥又上前一步,接著請求:“那麼萬戶侯?”
停了一停,胡亥又乞求說:“那就讓我與妻子、諸公子一起,做個普通老百姓吧!”
閻樂厲喝道:“你休要廢話,我受命於丞相,你說的再多,也沒用。”
胡亥這才意識到末日來臨了,在閻樂的威逼下,抽劍自殺。時年24歲。胡亥求長安布衣而不得,真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