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荒而逃或被俘(1 / 1)

落荒而逃或被俘

一些昏君,在兵敗或國亡後落荒而逃,或當了俘虜。

周厲王在“國人暴動”中狼狽而逃,最後死在異地他鄉。

魯昭公兵敗後逃往外國,在外國流落七年後病死。

元順帝是元朝的最後一個皇帝。當明軍進攻元朝首都大都時,順帝聞風喪膽,一天夜裏,順帝打開建德門,率後妃、太子及部分大臣,朝茫茫的北方草原逃去。兩年後,病死在蒙古大草原。

大部分昏君在兵敗國亡後,寧願當俘虜,過一種屈辱的生活,也不願逃亡。所以,在亡國的君主中,俘虜多於逃亡者。夏朝最後一個國王夏桀、三國時漢後主劉禪、吳末帝孫皓,後來的梁武帝、梁元帝、北齊後主、陳後主、後蜀後主、宋徽宗、宋欽宗、遼天祚帝等人,麵對強敵,既沒有拚死頑抗到底,又沒有逃出去,重新組織人馬決一死戰,而是樹起白旗,作了俘虜。這些昏君也隻會做俘虜,否則也就不是昏君了。

在這些做俘虜的亡國之君中,最為人們所熟悉的要算南唐後主李煜了。

李煜是我國曆史上一個傑出的詞人。在亡國前,他就寫了不少優秀的詞作。這些作品,有描寫豪華的宮廷宴樂生活的,有描寫他自己的愛情,還有一些是平時觸景生情,隨手而作的。這些作品大多筆法細膩、豔麗多彩,在當時就廣為傳誦。

李煜是個了不起的詞人,但他不是一個好的皇帝。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個很差勁的皇帝。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宋軍對南唐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宋軍勢如破竹,銳不可擋;南唐軍隊不堪一擊,接連敗退。次年6月,宋軍渡過長江天塹,兵臨金陵城下。這時,李煜仍在宮中與後妃們取樂,城外的戰事如何,一點也不知道。十一月二十七日深夜,宋軍攻破金陵,李煜便毫不遲疑的率全朝文武大臣出宮投降。第二天,李煜帶著全族上下三百餘口和被俘的文武百官,登上宋軍的戰艦,冒雨北上,踏上去宋朝首都汴京的道路。

一個多月後,李煜一行到達汴京。開寶九年(976年)正月初四,宋太祖在明德樓前舉行受降儀式。宋太祖端坐在明德樓上,李煜著白衣戴紗帽,匍匐於明德樓下,昔日風流倜儻的神態,一絲也沒有了。宋太祖看著李煜這副模樣,曾感慨地對左右說:“李煜隻能算作一個翰林學士,怎能當一國之主呢!他如果能用寫詞的心思去治國,也不會落得這麼個下場。”

在這次受降儀式上,宋太祖封李煜為違命侯。從此,李煜開始了兩年多屈辱的俘虜生活。

當了俘虜後,李煜的行動當然就很不自由了,處處受到監視,物質生活也大不如前。宋太祖在世時,給他的待遇還算不錯,但到宋太宗即位後,就越來越差了。他在給金陵舊宮人的信中,曾寫到:“此中日夕,隻以眼淚洗麵。”可見當時的生活是多麼的悲慘。

李煜在做了俘虜後,又寫了不少詞。這些作品比亡國前更加成熟,幾乎每一篇都是傳世的精品。這時期的作品多是懷念故國和昔日生活之作,充滿哀怒憂愁。他在《相見歡》中寫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在《虞美人》中寫道: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在《浪淘沙》中寫道:

“窗外雨潺潺,春意瀾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當了北宋的俘虜一年多後,宋太祖死,宋太宗即位。宋太宗對李煜的詞作也是極為讚賞的,但是,他從李煜的作品中也嗅出了一些對現狀不滿的味道。盡管李煜在政治上是個無能之輩,是個昏君,但對他仍不放心,因而產生了殺他的念頭。

到汴京後第三年的夏曆七月初七日,是李煜的生日。這天晚上,宋太宗派人給他送來了一份生日禮物——經過反複試驗的“牽機藥”。服了這種藥的人,會不由自主地向前屈身,直至頭足相就,痛苦而死。李煜不敢違命,隻得含淚飲下。隨後毒性發作,全身痙攣,痛苦地彎著身子,直到第二天清晨才死去。這年他才42歲。一代國君,滿腹才華的詞人,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李煜在國亡當了俘虜後的經曆和遭遇,代表了所有國亡後當了俘虜的帝王們的共同的經曆和遭遇。

俘虜生涯是屈辱的。

但是,對於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來說,想屈辱地活下去也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