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漢字是表意文字
漢字和拚音文字不同。拚音文字用字母把音素或音節表示出來。一般地說,隻要掌握了字母和拚音規則,聽到一個詞就可以寫下來,看到一個字就可以念出來。
而漢字是用表意體係的符號來表示漢語的詞或詞素的。漢字不和漢語的語音發生直接的聯係。用漢字寫的材料,漢語的不同方言地區的人可以按自己的方言讀出來。一個漢字通常表示漢語裏的一個詞或語素,不能直接表示出讀音。一般把漢字看成音形義的統一體,帶有極強的表意性。
比如:“木”極像樹木,“月”與月亮外形相似,“從”“北”“明”也都是一些象形符號的組合,而“從”像一個人跟著另一個人的後麵。以上的例子都是用字的形體來表示語言裏的詞義的,沒有表音成分。
即使是形聲字(如“問”“霖”),雖然有了聲旁“門”“林”,但這種表音成分並不能確定字的完全正確的讀音,而是要依靠表意成分“口”“雨”才能確定漢字所表示的意義。況且“門”“林”表音成分本身也表示一定的意義。所以盡管漢字中有帶表音成分的形聲字,但就整體和實質而言,漢字還是屬於表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