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從幾種句式中,選擇最合適的一種來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1 / 1)

怎樣從幾種句式中,選擇最合適的一種來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

一個意思可以用多種句式表達。選用什麼句式,主要根據表達的需要而定,同時要考慮前後句子之間語氣的貫通、陳述對象的一致等因素。

郭沫若先生的劇本《屈原》裏嬋娟罵宋玉說:“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上演時他自己在台下聽,嫌這話不夠味,想在“沒有骨氣的”後麵加“無恥的”三個字。一位演員提醒他把“是”改為“這”,“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就夠味了。他覺得這個字改得很恰當。其實在我國古典名著《水滸》中,一般民眾罵人都用“你這”什麼的句式。石秀罵梁中書說:“你這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楊雄醉罵潘巧雲則一連串用了六個“你這”。在這裏,“你這”是帶有極端憎惡的驚歎語,表現著強烈的情感。如果全換作“你是”的句式,便隻是不帶感情的判斷,即使帶感情也不能在文字本身體現出來。《紅樓夢》裏茗煙罵金榮說:“你是個好小子,出來動一動你茗煙大爺!”這裏的“你是”含有假定的語氣,其中包含著“你不是”的譏諷。如果改成“你這好小子”就顯得不倫不類了。可見,並不是某種句式一定比另一種好,而是要根據表達的需要來定。

一般來說,句式有四種劃分方法。剛才提到的“你這”和“你是”是根據語氣的不同來劃分的。根據語氣,可以把句式分為陳述、感歎、祈使、疑問四類。按照其他劃分方法,又有肯定句式和否定句式;主動句式和被動句式;一般句式和特殊句式。這些我們將在中學階段係統地學習。在小學階段,主要是積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即語言實例,能初步分辨哪種句式的表達效果好就可以了,不必在理論上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