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為什麼會有高低
當我們用鼓錘敲擊鼓麵,鼓麵就會因受衝擊振動產生聲音,經過空氣的傳播,我們便聽到了鼓聲;竹笛的聲音則是通過嘴吹笛孔,使笛膜發生振動並與空氣發生共鳴產生的。然而這些振動一旦停止,聲音也就立刻停止了。我們拔動小提琴上的一根弦,就會見到琴弦的抖動,又逐漸回到靜止的狀態。如果我們能觀察它的慢動作,就會見到,琴弦的振動是有規律的。
音的高低是由發音的物體在每秒鍾內振動的次數(就是頻率)的多少而決定的,振動頻率高的音則高,振動頻率低的音則低。音的振動頻率的區域是無限的,但對於人的聽覺器官來說,則必須在每秒鍾振16—20000次才能感覺到,超過這個範圍的高的音叫做超聲,低的音叫做次聲。至於音樂上所用的音,則是每秒鍾振動16—7000次的範圍之內(相當於C2—a5)。並且它的辯認又和振動持續的時間有關,例如振動次數每秒3000次的音,必須持續0.013秒鍾以上,才能將音高辨別出來。
那麼,在五線譜中,音的高低是怎樣表示的呢?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當把它們寫在各種譜表上時,音的高低由符頭的位置決定:符頭的位置高,那麼音就高;符頭的位置低,那麼音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