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唱歌的“韻味兒”(1 / 1)

什麼是唱歌的“韻味兒”

平常說唱歌沒“味兒”,是指沒有“韻味兒”。那麼唱歌的“韻味兒”跟什麼有關呢?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麵:一是優美的聲音,二是唱字親切,三是深刻地表現出作品的風格和內容。

唱歌是用聲音去唱,首先要有很好的嗓子。經過正確訓練的聲音,明亮、柔和,有寬闊的音域,統一的音色,通暢自如的高低音。對於專業歌手來說,要做到這些並不難,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歌唱演員、專業歌手唱歌都很有“味兒”。有的業餘歌手,聲音上並不那麼完美,可是唱起歌來卻很有“味兒”,包括一些中小學生,在的培養下,也能唱什麼像什麼,唱出味道。

郭蘭英是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民族歌唱家,她唱的每首歌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從小就學唱山西梆子,在前輩藝人的嚴格要求下,唱字很講究規矩,聲音、吐字及語調的結合非常有功夫。尤其是在突出民族語言風格特點上,她注意對介母過渡到韻母的恰當拖長,顯得很有“韻味兒”。她把唱詞中不大符合“四聲”的字,巧妙地加了細膩的小腔,還把收聲到鼻腔的n,ng字尾誇張得適度而又清楚。比如她唱:“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加橫線的字都是有介母的字,“條”“香”“兩”都有i(介母);“寬”“吹”“花”都有u(介母)。你可以小聲唱這兩句,有意地把介母突出,放慢速度,那是很有民族唱法咬字特點的。同時,為了適合第三聲、第四聲的“聲調”,她又把“條”“河”“浪”“兩”,細膩地加了小腔。她為了突出“香”字,把“ng”的尾音早早地送到了鼻腔,稍微做了延長,把“花”輕聲加了兒化。這樣既不失作曲家的願意,聽起來又很親切。所以說,唱歌的“味兒”,很重要的一方麵是來自唱字的聲、韻、音、調上。

情真字切才深刻感人。唱歌的人必須情感真摯、唱詞語言親切,才能達到感人至深的效果。這也是唱出“韻味兒”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