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唱歌跑調
我們平常聽到的跑調,有這樣幾種情況:一是往高音方向跑調,叫“冒調”;一是往低音方向跑調,叫“落調”;有的人平時唱歌不跑調,可一到上台演唱就跑調,跑了幾句,一聽到鋼琴伴奏,就又回到原來正確的調上。有的人上台演出跑調跑得一塌糊塗,又往高跑又往低跑。還有人跑了調,一直唱到完自己還沒查覺。
“冒調”和“落調”往往是氣息控製不恰當造成的。也有的是因為呼吸方法沒掌握好,吸氣過淺,。吸氣部位淺,唱歌時腰和腹部對隔肌的控製力量差,唱音調高、速度快的歌曲,每次換氣的是形成淺口的胸部倒氣,就必然“冒調”。如果高音延長的拍子長一些,缺少對隔肌推氣的恰當控製力量,也會出現一邊延長一邊“冒調”。如果吸氣部位淺,往低音唱,氣息不是自然下沉支持聲音,而是用過大的力量控製或根本不去控製,歌唱的氣壓與聲門控製失調,表現出往下“落調”。也有的是用嗓子不對頭,勉強用真聲(有人說“本嗓”)使勁兒去夠唱高音,也會唱不準,造成落調。這種情況在變聲期較容易出現。往往是童聲曾經很不錯,變聲後嗓子比以前粗了,唱高一點的音就不方便了,因此使勁兒唱,一次,兩次,夠了一個高音再往上夠一個……結果造成落調,一首歌唱完了,差了半個音高,嚴重的甚至差幾度音。
有的人與上麵講的恰恰相反,是用假聲虛著唱,沒有歌唱的氣息支持,有氣無聲,往往也“落調”。有的人用假聲擠著嗓子唱高音,唱出又尖、又亮、又直的聲音,又容易“冒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