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十二平均律是朱載土育發明的(1 / 1)

為什麼說十二平均律是朱載土育發明的

朱載(1536—約1610),明代律學家。明朝嘉靖二十九年的一天,一件令人氣憤的消息傳遍了京城:皇帝的近親、正直的鄭恭王朱厚烷因規勸皇帝而觸犯了皇帝,被削去了王位,關進了牢獄。沒過多久,又一件新聞在京城引起了轟動,鄭恭王世子朱載為抗議其父的冤案,竟在威嚴的皇宮門外,用土築了一個小土屋,外麵隻留一個小小的氣孔,裏麵無炕無椅,鋪了些野草。朱載把自己一個人關在這黑暗的土屋裏,並且說何時他的父親被釋放,何時他才回到正常的生活中。19年後,當人們淡忘了裏麵這個人時,朱載走出了黑暗,回到了光明之中,並給人類社會帶來一份厚禮,這就是他獨居土室、潛心鑽研19年而寫成的著作——《律學新說》。在這本書中,朱載提出了他的“新法密律”,即十二平均律的理論。

在當時的世界上,朱載的研究處於領先的地位。他發明十二平均律的時間,比法國人梅森和德國人魏克麥斯特要早100多年。大量的史料證明(並被國際上公認),我國明代傑出的科學家、音樂理論家朱載是世界上第一個用科學理論創造了十二平均律的人。他的律學著作有17部之多,完整、係統地創造了十二平均律。

還要提到的是,當時,鄭恭王朱厚烷死後,皇帝要朱載承襲王位,朱載斷然上書拒絕。他不貪圖榮華富貴,繼續埋頭於樂律和曆學、算術等學問的研究。

1978年在湖北隨縣出土的曾侯乙編鍾,完整地按12個半音音高排列,這誕生在兩千多年前的古樂器的發現和研究,更進一步證明了我國是“十二平均律”理論的最早發明地和實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