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也有“胎生”的嗎(1 / 1)

樹木也有“胎生”的嗎

人類和哺乳動物是胎生的,難道植物也有胎生的嗎?是的,紅樹植物就是一種“胎生樹”。

紅樹植物的繁殖方式是陸生植物中所罕見的,即許多種類有胎生現象。這種胎生現象就是果實成熟後,仍然留在母樹上,種子在母樹上的果實內發芽,等幼苗長成熟時才落下。其胚軸長,露出果實之外,下端粗,末端尖銳,落下時能夠垂直地插入鬆軟的海灘淤泥,不幾天即可生根固定於土壤中。即使不能及時插入淤泥,被海水衝走,由於胚軸有很多氣道,體內含單寧很多,比重比海水小,在海裏漂浮2~3個月而不死。一旦碰到淤泥,即使是水平位置,由於根部能迅速萌芽,能使苗直立起來,安然定居。這種胚軸伸出果實之外,懸掛在樹上的現象,叫顯胎生,如紅樹、紅茄,木欖、秋茄等。還有一種隱胎生,就是種子萌發後,似留在果皮內,當果實撣落時,果皮吸水脹破後,幼苗才伸出果皮,插入泥土。如桐花樹。

紅樹的胎生現象也是抗鹽鍛煉的一種適應。因此有人推理“紅樹植物是從陸生植物移居來海灘生長的海生植物”。從係統發育上來說,種子裏的含鹽量相對較低。因此種子必須在母樹上發芽,不斷從母體上獲得鹽分,當積累到與海水的鹽分相適應時撣落,這樣才能適應高鹽度的環境而得以滋生和發展。

紅樹植物的形態結構也異常奇特。它的根多種多樣,形狀奇怪。紅樹林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經常遭受潮汐海水的浸漬和風浪的衝擊,因土壤淤泥致密而缺氧,土壤鹽度和海水鹽度相當高而出現生理性幹旱。所以,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漫長的係統發育中,形態和結構的進化逐漸與環境相適應。這時特殊形態和結構在抗禦不利環境、增強自身生存能力方麵起著十分重要作用。

我國兩廣、福建、海南島和台灣沿海的遼闊灘塗上,斷斷續續地分布著一片片依賴潮汐來實現其生長、發育、繁育和傳播的植物群落。它們不怕海水浸漬,漲潮時,有的全被海水淹沒,有的僅露出樹冠,宛如海上綠島;退潮時,顯出常綠喬落木林的景觀。極目遠眺,一片翠綠,秋水長天,構成一幅奇特而美麗的圖畫,這便是人們說的特殊森林——紅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