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長白山是天然的博物館(1 / 1)

為什麼說長白山是天然的博物館

巍峨雄偉的長白山,自然景觀絢麗多姿,氣象萬千。從山腳到山頂,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氣候、土壤、生物等自然條件發生明顯的變化。從山下走到山頂,就可以看到溫帶、寒溫帶、寒帶的不同景色,形成四個垂直景觀帶。原始森林麵貌整齊,森林生態係統完整,具有明顯的山地垂直景觀帶的特點,這是世界罕見的森林生物群落。海拔600~1000米是紅鬆闊葉林帶;1000~1800米是寒溫針葉林帶;1800~2000米是嶽樺矮曲林帶;2000米以上為山地苔原帶。

紅鬆闊葉林是我國植被水平分布的代表類型,也是長白山地區的主要森林類型。該帶地勢平緩,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水量充沛,有利森林生物的繁衍和生長,形成萬木參天的“長白林海”。主要的植物群落,除紅鬆闊葉林外,尚有相當數量的次生白樺林的分布。在這一帶生有小片的長白鬆鬆林,林姿優美,樹冠扁平,樹幹呈赤黃色,被譽為“美人鬆”。

寒濕針葉林帶,以魚鱗雲杉——臭冷杉林為主,林相整齊,樹木高大,但隨著海拔升高,逐漸稀疏矮小。闊葉樹稀少,森林苔蘚層發達,有苔蘚“世界”之稱。

嶽樺矮曲樹帶。矮樺雖係喬木,但生長矮小,主幹扭曲,從地麵分枝,分布稀疏,從外貌上名其為矮曲林。嶽樺的這種生物形態特征,是典型高山強風侵襲的一種適應。

山地苔原帶,由小灌木、多年生草木、苔蘚、地衣等組成地毯般的廣闊苔原,每當盛夏,萬花齊放,萬紫千紅,形成了高山“花園”的自然景色。

由於植物的種類繁多,植被類型複雜,茂密的森林環境,豐盛的鬆子、榛子、漿果、草子等,終年不斷,更有山澗懸崖、溪流縱橫,給野生動物創造了有利棲息、繁殖活動的“天然大樂園”。鳥獸種類繁多,獸類51種,鳥類277種,爬行類11種,兩棲類13種,魚類8種。數量比較大。虎嘯、鹿鳴、鶯聲鴉語都給森林增添了生氣。這裏是被譽為東北“三寶”的人參、貂皮、鹿茸角的盛產地。

長白山是我國東北第一高山,也是世界著名的休眠火山之一,為人類提供溫帶山地係統的天然“本底”和天然物種基因庫,為研究生態係統結構、功能和生產力的合理利用途徑和保護措施,創造了極好的條件。為大量繁殖有益於人類的動植物提供種源,為培育新品種提供原始材料,也為生物分類、發現新種和尋找新的生物資源提供了研究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