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味為什麼能消滅害蟲
遠在生物還未發展出眼睛和耳朵,還不能聽到或看到物體發出的聲和光之時,古生物靠什麼來相互聯係呢?科學家早已指出,是靠體內分泌的一種微量化學物質,即被稱為“信息素”的特有氣味來進行聯係的。這是世界最古老的無聲語言——“氣味語言”。生物發展到今天,有些昆蟲仍然是靠這種特有的“語言”來建立聯係的。如蛾類,雌蛾發出的“性信息素”氣味,即使在遠達800米以外的雄峨,也可借助觸角的嗅覺器官,接受到這種希望交尾的訊號,前來“求婚”。
科學家們指出:在動物群中,信息素具有專一性,同種雌性分泌的性信息素,隻對同種雄性有作用。人們掌握了這一特性,就可利用“性引誘法”來消滅害蟲。通過艱苦的探索,反複實驗,科學工作者終於從昆蟲體內提取,或用人工合成法製取了性信息素。西德化學家特那德於1961年用日本送去的55萬隻未交尾的蠶蛾,提取了12毫克純性信息素,並定名為家蠶醇。我國科學工作者,自1972年以來,已人工合成了棉紅鈴蟲、梨小食心蟲、麥蛾、二化螟等多種農業害蟲的性引誘劑。
近年來,科學工作者根據性信息素氣味具有強大引誘力的特點,把性信息素和粘膠、燈光、水盆、殺蟲劑和不育劑等結合使用,取得了大量消滅害蟲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