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電波的奧秘
人成長過程中腦電波的變化
人的大腦,每時每刻都在產生一些電振動,稱為腦電波。就好像心1秒鍾跳1次或2次,大腦1秒鍾亦“跳”3次、10次或20次,視乎精神活動狀態而定。當你熟睡的時候,大腦會振動最慢。當你淺睡及做夢時,大腦會振動快些。當你完全清醒時,大腦會振動得更加快。
當你完全清醒時,可作理智的思考,大腦振動頻率約為每秒14至30次,科學家稱此為BetA腦電波。當你身心鬆弛,比如就快入睡時,大腦會振動慢些,介乎每秒7至14次,科學家稱此為AlPhA腦電波。還有兩種更慢的腦電波存在,稱為ThetA及DeltA,會在熟睡中出現(見表1—1)。
表1-1腦電波頻率與精神活動狀態的關係
當你仍在母親的懷裏未出世時,大腦及中樞神經開始發展,大腦振動最慢,主要是DeltA頻率。
當你出生後,直至4歲前,你的腦子仍是以DeltA運作為主。此時的嬰兒需要極多的睡眠。
隨著成長,兒童多用了腦袋,腦電波頻率亦逐漸增加。4至7歲的兒童,主要以ThetA運作。
到了7至14歲,腦電波頻率繼續增加,達到AlPhA水平。此時的兒童,極富想象力,學習快捷。
最後,步入成年,腦電波頻率達到最高的BetA水平。此時的思想變得複雜和理性。
左、右腦電波的頻率
正如前麵所說,大腦分為左右兩部:左腦負責數字、語言、邏輯及分析;右腦負責音樂、美術、想象、創造等。
左腦的天然頻率是BetA,而右腦的天然頻率是AlPha。
現代人一般隻用左腦思考,忽略右腦,故腦電波以BetA為主。
7至14歲的小孩子則不同,他們較多用右腦思考,故腦電波以AlPhA為主。這時的兒童,愛好音樂、顏色、美術、想象及創作等活動。但隨著他們年紀長大及教育製度的使然,大腦的思考活動會逐漸轉到左腦去,腦電波亦跟著加快到BetA。
現代的青年人,九成以上都隻是用左腦思考,甚少會運用右腦,因而阻礙了大腦的均衡發展,且亦限製了自己的智力。
如果左、右大腦半球能攜手合作,思考能力和效率會提升數倍以上。比如愛因斯坦,就是利用右腦的想象力和左腦的數學能力,創作出偉大的相對論。
要鼓勵右腦的發展,我們須多用右腦,比如多接觸音樂和美術;多作腦海形象化的思考,比如閱讀小說時,將小說中的情節在腦海中浮現出來,越清晰越好。
一旦你肯主動運用右腦,而不是讓它荒廢的話,你的總體智力必然會提升。
除了多運用右腦之外,亦可通過一些鬆弛練習,使左腦活動減慢下來,降至AlPhA水平,因而左右腦同時以AlPhA運作,達到左右腦同步協調的狀態(CohereNCe)。在這“合拍”狀態下,左右腦的溝通會增加,左右腦同時合作,因而產生更大的精神力量。
腦力驚人的天才
科學家曾對許多有驚人腦力的人進行研究,比如速算神童,或有超人記憶力的人,發覺這些天才,在計算或記憶時,身體是處於一種鬆弛的狀態,腦電波是AlPhA頻率;他們不會緊張,不會強迫腦子去運作;他們很輕易、毫不費力便完成了工作。
這似乎令人難以理解:一邊鬆弛,一邊卻做著繁重的精神活動。對於一般人而言,當要應付大量思考工作時,必定會脈搏及血壓上升,腦電波亦會加速到BetA頻率。
科學家們想,若將身體鬆弛下來,一般人是不是也能作天才的表現?
但經過許多實驗後,科學家們發覺,單是身體鬆弛是不足夠的;否則,如果隻需鬆弛便可成為天才,那麼那些上課經常半睡半醒的學生早已全部成績優異了!
所以我們需要的,不隻是身體的鬆弛,還要精神的高度清醒及集中。既鬆弛而又集中,就是天才們的成功秘訣。
我們平常人一鬆弛下來,精神很快便變得呆滯,甚至睡著,即腦電波迅速由BetA跌至DeltA,不能停留在中間頻率的AlPhA。通過一些鬆弛練習,如聆聽音樂,腦電波頻率便可穩定在AlPhA水平,達到一種既鬆弛而又專注的狀態,吸收及記憶等能力亦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