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敏的聽覺潛能
——大腦聆聽的工具速聽法在於點拔腦能反應
聽力和腦能的關係是什麼呢?聽力是獲取腦能的聲道係統。聽力,同樣也能改善我們的大腦,產生腦能革命的效果。
出版業中發展最迅速的領域是音像製品,當今時代,工作、娛樂和家庭生活給我們提出種種要求,使我們常常沒時間閱讀。然而統計顯示,我們每天早晨和傍晚在上下班途中就要用去半小時,而且時間在繼續增加。在車裏的時間完全由我們支配。於是,許多人就打開錄音機,聽聽錄音帶,這使我們充分利用了路途上的時間。如果你有一部袖珍單放機,那麼,無論乘公共汽車、散步、騎自行車,或做其他事情,你都可以收聽各種教育教學錄音帶,充分利用那些可能被白白浪費掉的時間。
大多數能促進腦能增長的方法存在一個共同缺陷,即需要人們全神貫注地閱讀。然而,統計數據表明,我們聽來的信息量——通過會議、講座、交談、廣播、電視、錄音帶等——是閱讀的三倍。顯然,我們不能把精力全部用於提高腦能閱讀能力。如果把同樣多的精力用於提高聽力,那可能使你的腦能得到300%的增長。
很少人認識到,如果不能成為一個好聽眾,那我們就不能通過聽來獲取並保存重要的信息,這將成為我們個人及事業成功的絆腳石。要維係我們與所愛的人之間的關係,我們必須傾聽他們的需要,無論他們用語言直接表達,還是通過語音語調暗示出來。做生意也就是不斷與人交談、接電話、發號施令、開會、彙報和演示,所有這些都要通過聽說來完成。
聆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般人在聆聽方麵,通常都會遇到以下的問題:(1)容易分心;(2)感到沉悶;(3)忘記剛聽完的東西;(4)聲音模糊不清。
容易分心通常是由於兩大原因:來自環境的幹擾,及來自內心的幹擾。
人類聽覺的其中一項重要潛能,就是可以摒棄周圍我們不感興趣的聲音。比如,一對愛侶在熱鬧的舞會上,仍能聽到對方的喁喁細語;又或一個母親在喧嚷的人群中,仍能察聽到兒子的哭泣聲。
單純知曉自己有這種能力,已有助於減低環境幹擾對你的影響。與其集中精神在幹擾的噪音之上而煩惱,倒不如專心聆聽想要聽到的東西,這樣大腦便會自動為你“關掉”你不想聽到的噪音。
下次在熱鬧的聚會中,留心自己聽到什麼,及沒有聽什麼。你會發覺你是有能力忽略周圍的噪音,去聆聽你感興趣的人的話,又或聽到一些關乎你的重要交談。注意你的身心是怎樣“自我調校”去聆聽。以後當環境噪音似乎太大時,就使用這種能力。
大腦能關掉噪音,同樣亦能“關啟”它的聆聽功能。許多人不管夜間各種頗大的噪聲,如車聲、鄰家電視聲,仍能安睡;但卻給自己心愛的家人的一句輕呼,又或是鬧鍾的微弱響聲喚醒。
這些聆聽方麵的潛能,可有意識地去培養。比如當你處於一條繁忙的街道上時,先決定去聆聽行人的腳步聲,跟著是人的說話聲,然後是車的喇叭聲,再聽各種不同汽車的聲音。這種“選擇式”的聆聽訓練,有助你提高聆聽時的專注能力,對抗噪音。
容易分心的第二個原因是內心的思潮困擾。這特別是當我們疲倦或受壓力時,最易顯現出來。要解決問題,可采用一些集中精神的學習技巧。
若你對聆聽的事物提不起興趣,但又“必須”聆聽的話,則最容易感到沉悶;結果,你很快便心猿意馬,並將剛聽過的東西忘記。
要改善情況,可引用一套很有效的技巧:嚐試做一個極端挑剔的聆聽者。
當你對別人的演講深感興趣的時候,你會身體前傾,豎起耳朵,細心聆聽。這特別是當講者的意見和你的信念有衝突時,你便越會細心傾聽,以找出對方說話的破綻。
所以,當要聆聽沉悶的東西時,傾前身體,豎起耳朵吧!嚐試找出對方說話的破綻或不合理的地方。這樣,你的精神便可即時吸收所有聽到的資料,並有高度的記憶和理解。
比如上課時,你便可運用這“挑剔”的聆聽技巧。其實老師也隻是普通人,他所說的話亦不可能百分之百對。學生聽課時,不要太被動:老師說什麼我們便信什麼。我們一定要抱有一種積極的懷疑態度,不能貿然相信任何學說,除非老師給予我們充分的理由。就像一個法官,我們要判斷老師所說的每一句話,看能否同意。理由充分可欣然接受,但老師的推理手法有所含糊,則要尋根究底,向老師說出自己不滿意的原因,並要求他作出解釋等做法,並無過分,而事實上站在追尋真理的立場,學生理應如此。隻要發問時的態度謙虛,相信老師亦會樂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