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開發右腦潛能(1 / 1)

為什麼要開發右腦潛能

右腦開發的必要性

世界上的一切物質財富、精神財富和一切最精密高深的儀器,都是大腦的產物。人的大腦擁有100億以上的神經細胞,大腦是世界上構造最複雜的一塊物質,其機能之精巧是任何物質都無可比擬的。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一種非常奇怪的普遍現象,那就是95%以上的人僅僅使用自己一半的大腦,即左腦。這是由於兩方麵的原因造成的:一是人體的自然生理屬性,由於人主要通過右手使用各種工具,左腦每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加上語言中樞、邏輯分析、數字處理、記憶等,都由左腦處理,所以造成人體的大腦左腦滿負荷運作;另一方麵是由於傳統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加重了左腦負擔,缺少非語言思維能力的教育。許多學校不重視美育,與其說培養了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如說培養了記憶力。

因此,隨著教育縱向層次的發展,“右腦力”的培養必然呈現遞減趨勢。當受教育者獲取高學位後,就把右腦力幾乎全部給“教育掉了”,所以傳統教育培養了一大批隻會循規蹈矩,缺乏應變能力、創造力的左腦型人群。這些人的突出特點是理智而非想象,富於常識而拙於幻想,擅長素描而色彩貧乏。當然,在社會缺少變化的時代,左腦型的人也許還可以大顯身手。但是,隨著市場競爭愈加激烈,電腦等高科技產品更加普及,不會使用右腦的人生存空間將越來越狹窄。

當今的中國人左腦超負荷運轉,右腦閑置浪費,思維趨同,幹事要麼“一窩蜂”,要麼“一刀切”。這種左腦思維模式大到對國家的產業結構、生產力布局,小到企業或公司的投資方向和經營模式,乃至每個人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都產生重複趨同、惡性競爭等不良後果,所以,右腦開發很必要。

右腦是創新能力的源泉

我們人腦的大部分記憶,是將情景以模糊的圖像存入右腦,如同錄像帶的工作原理一樣。信息是以某種圖畫、形象,像是電影膠片似地記入右腦的。所謂思考,就是左腦一邊觀察右腦所描繪的圖像,一邊把它符號化、語言化的過程,所以左腦具有很強的工具性質,它負責把右腦的形象思維轉換成語言。

您如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對某件困惑已久的事情突然有所感悟,或者豁然開朗,其實這都是右腦潛能發揮作用的結果。

被人們稱為天才的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思考問題時,不是用語言進行思考,而是用活動的跳躍的形象進行思考,當這種思考完成以後,我要花很大力氣把他們轉換成語言。”可見,我們在進行思考的時候,首先需要右腦通過非語言化的“信息錄音帶”(記憶存貯)描繪出具體的形象。

現代社會強烈要求的創新能力或者說創造力是什麼呢?它實際上就是把頭腦中那些被認為毫無關係的情報信息聯結、聯係起來的能力。這種並不關聯的信息之間距離越大,把它們聯係起來想也就越新越奇。人是不能創造出信息的,所以,創造能力也就是對已有的信息再加工的過程,因此,假如右腦本身尚無大量的信息存貯,創造力也就無從談起。我們常常強調“直覺”、“一閃念”的重要性,這種“直覺”、“一閃念”的產生,首先要求右腦直觀的、綜合的、形象的思維機能發揮作用,並且要左腦很好地配合。簡而言之,我們欲求不斷有嶄新的設想產生,不斷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轉變自己的認識,就必須充分使用右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