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我國的人口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人口問題是導致環境退化的重要方麵,也是製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可持續發展中,人口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是中心,人口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條件,人口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前提,人口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基礎,人口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目的。總之,"人"是可持續發展的中心問題。當前,我國人口與發展的矛盾依然尖銳,仍然麵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一是規模巨大且繼續增長的人口數量給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壓力。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其中大陸人口共126583萬人。同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時的113368萬人相比,十年零四個月共增加了13215萬人,增長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萬人。二是相對貧乏的人均資源和生存空間占有,使我國發展經濟、改善生活質量的任務艱巨。三是人口素質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我國每十萬人中,受初中以上教育的隻占48.7%,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口也隻占3.6%。四是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障體係不健全,體製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壓力迅速增大。2000年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8811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96%,比1990年的5.6%上升了1.36個百分點。標誌著中國人口年齡結構開始步入老年型社會。五是城鄉就業矛盾突出,結構性失業嚴峻,勞動力市場機製尚不完善,勞動力資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合理配置。
作為一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人口政策成功與否,不但對我國的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有巨大影響,而且對世界人口的發展和穩定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更好地控製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優化人口結構,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我們應采取穩定低生育水平,有效控製人口規模,全麵提高勞動者素質,實行靈活的就業形式,積累養老保險基金,進一步完善養老和其他社會保障體係等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