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城市化與經濟增長分析
我們擬通過分析世界部分國家城市化和經濟發展的關係模型,梳理部分發達國家人口城市化成長的模式,以期探討我國城市化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的問題,從而尋求成功國家的一些經驗,以資借鑒。我們選擇所考察研究的國家和地區主要包括一些發達國家或地區中一些人口大國。我們采用聚類分析方法、相關分析方法和線性模型與Logistic曲線模型估計檢驗的方法,研究人口城市化與經濟增長的關係和相互作用的機理,揭示城市化成長的具體模式。
利用跨國數據對人口城市化與經濟增長進行相關分析和模型檢驗,利用典型國家的時間序列數據,對人口城市化與經濟增長和發展進行模型估計和檢驗。我們用31個國家1950年和2000年的城市化水平作為聚類變量進行聚類。利用1950、1980、1990、1999年,31個國家的截麵數據對人口城市化與人均GDP進行簡單相關分析。通過比較上麵的聚類結果,選擇:一是英國和德國作為高收入高城市化水平國家的典型;二是美國和日本作為較高城市化水平國家的典型;三是韓國作為經濟發展快、城市化速度高,最終進入高收入高城市化水平國家的典型;四是巴西作為中等收入國家和城市化速度較快國家的典型;五是印度作為低收入和城市化仍屬低水平國家的典型。通過對這幾種類型國家時間序列數據的考察,研究人口城市化與經濟發展之共性規律和其特殊性,驗證城市成長模型。我們通過對7個國家曆史數據的模型檢驗,再一次表明人口城市化與經濟發展有密切的相關關係,一方麵,證明了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人口城市化的發展程度;另一方麵,人口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能夠促進本國經濟的增長,城市化與經濟相協調是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
通過對截麵數據和典型國家時間序列數據考察、計量分析和比較,可以發現:高收入國家伴隨著高城市化水平,低收入水平與低城市化水平相伴;人口城市化對經濟增長有較強的滯後效應,初始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國家,其後的經濟增長和發展則越快;隨著各國人口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化水平將趨於一致,而經濟水平差異加大;人口城市化成長模型呈現多樣性;世界發達國家和較發達國家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與經濟水平相協調,甚至城市化超前於經濟增長,城市化有利的拉動了經濟的增長。而中國、印度等國,人口城市化滯後於經濟的發展水平,城市化對經濟增長的促進效應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