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於學生對歐姆定律的理解。(1 / 2)

有利於學生對歐姆定律的理解。

(二)明確規律的適用範圍

物理規律通常是以實驗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因而都有近似性和局限性。每個規律都是反映在一定條件下物理過程的變化規律,這個條件就是該規律的適用範圍。例如部分電路的歐姆定律,是在金屬導體導電的情況下得出來的,對於金屬導電情況是完全適用的,但對氣體導電、半導體導電等非線性電路就不適用了,對含有電動勢的一段電路也不適用。又例如氣體定律,隻適用於理想氣體,對於實際氣體總是有偏差的。當氣體的溫度不太低、壓強不太大時,應用氣體定律得出的結果偏差不大,因而是可以適用的,否則就不能用了。氣體定律說明了規律的近似性。

教學中,當一個物理規律得出後,要向學生明確這個規律的適用範圍,這不僅是使學生能夠正確運用這個規律,同時也使學生懂得,每個物理規律既是反映某一物理過程變化情況的科學真理,但又不是對任何情況都適用的,物理規律都有局限性,都是相對真理。因此在運用規律時必須首先考慮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屬於什麼範圍內的問題,所應用的規律必須與之相適合,否則就會出錯,教學中注意強調這方麵的問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指導學生運用規律,加深對規律的理解

在學生初步掌握規律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會運用規律解決有關問題,是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規律的過程。通過運用,還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指導學生運用規律是規律教學中的重要環節。

運用規律不等於單純解題,但對學生來說,解題是運用規律的重要方麵,解一定數量的練習題是必要的,但不能搞“題海”。指導學生做必要的練習題應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明確每道題對複習、鞏固、加深理解規律所起的作用和要達到的目標。而搞“題海”,由於追求數量而往往帶有盲目性,加重了學生的負擔,而且效果不佳,隻能是事倍功半。

指導學生運用規律解題應有階段性。第一階段隻達到基本上會用,即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第二階段要求達到熟練運用。“熟練”是指快和準,“準”就是正確性,要在準的基礎上達到快。第三階段要求能綜合與該規律有關的其它概念、規律,解決較複雜的問題,達到靈活運用。

上述三個階段是對規律的理解和運用由淺入深的過程,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階段選擇適當的習題,不應超越學生的認識水平過早出現難題。拔苗助長隻能適得其反。

解題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解題方法也就是思維方法。指導學生在解題時如何抓住問題的關鍵,分析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規律教學麵臨的任務之一。

(四)講清規律的來龍去脈,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