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沙漠敗北
北非敗北舉國驚 離心傾向日日升
盟軍準備大進擊 乘勝追殲不留情
就在意大利軍隊入侵希臘的同時,墨索裏尼又貿然發動了對非洲的進攻。他妄圖乘英國之危,一舉攻下埃及,以便稱霸非洲。然而,事情並不如意。在非洲擔任意大利統帥的格拉齊亞尼,是一個詭計多端的法西斯老將。他雖然贏得了征服阿比西尼亞的桂冠,受到“領袖”的嘉獎、喝彩,並被提升為元帥,但這次卻憂慮滿腹,他想:英國人最近不戰自退,一打就跑,可能是個陷阱。因此,不管墨索裏尼如何訓斥、辱罵,仍不輕舉妄動。可是,就在格拉齊亞尼躊躇不前時,英國人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羅盤”戰役的準備工作。
開戰之前,英國中東總司令韋維爾將軍,親自檢查戰備之後,對將士作了簡短有力的動員。他說:“我們雖然在人數上抵不過敵人,但我們經過高度的訓練,裝備好,習慣沙漠作戰,有著‘偉大的光榮傳統’,而且富於堅忍不拔的精神,這是我們攻無不克的勝利保證。”
在一個重大行動開始之前,真是度日如年,全體將領興高采烈,決心打贏這場戰爭,以振士氣,也好給墨索裏尼一個教訓。12月6日,英國那些身體瘦削、麵目黧黑、在沙漠中受過鍛煉的完全機械化裝備的陸軍,約2.5萬人挺進了40多英裏,並於翌日一動也不動地整日蜷伏在沙漠荒野之中,未被墨索裏尼的空軍發現。12月8日,他們又兼程前進,部隊在當夜才被告知,這不是在沙漠中的演習,而是“真要打仗”。9日拂曉,揭開了西迪巴拉尼之戰的序幕。
一陣猛烈的炮火過後,英、印聯軍展開了攻勢。僅僅在數分鍾之內,意大利的25輛戰車就陷入癱瘓狀態。當時在西迪巴拉尼南部的尼貝瓦作戰的意大利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意軍師團長馬利蒂將軍一出戰壕,即被打死。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戰,英軍攻克該城。下午1時30分開始進攻圖馬爾兵營,到傍晚幾乎整個兵營地區全被英軍占領,大部守軍被俘。同時,第七裝甲師在西麵切斷了沿地中海的公路,從而孤立了西迪巴拉尼。駐防馬特魯港的部隊,也同時準備停當,待命出擊。10日天剛破曉,他們便在軍艦的強大火力掩護下,猛攻正麵的意軍陣地。戰鬥持續了一整天,到10時,科爾斯特裏姆警衛隊指揮部報告說,俘虜太多,已無法清點,被俘的士兵和軍官占了約有200多英畝大的一片地方。
自12月11日起,英軍第七裝甲師,接著是英軍第16步兵摩托化旅與澳大利亞第六師,繼續乘勝追擊。幾天後,布克·布克和西迪巴拉尼周圍的全部海濱地區便落入盟軍之手。當時丘吉爾從前線獲悉,至少有三師墨索裏尼的精銳部隊,不是被殲滅,就是被俘獲。
在西迪巴拉尼的勝利已最終確定的時候,即12月12日,韋維爾將軍又主動采取了一項明智而大膽的決策。他不是把剛替換下來的第四英印師留在戰場上作為總後備隊,而是立刻把它調往厄立特裏亞,與第五英、印師一起參加由普拉特將軍指揮的阿比西尼亞戰役。該師一部分由海道前往蘇丹港,另一部分則乘火車再換輪船溯尼羅河而上。其中有一部分幾乎是直接從西迪巴拉尼前線開往他們登船的地點。他們到達700英裏以外的戰場後,很快又投入戰鬥。如果沒有韋維爾將軍先見之明的決策,不但阿比西尼亞要塞克倫之戰的勝利難保,就是阿比西尼亞的解放也會遙遙無期。
北非前線的勝利,使丘吉爾歡欣鼓舞,他急忙向前線將士表示祝賀,並催促他們不遺餘力地圍殲敵人。他在1940年12月13日發給韋維爾的電報說:
“我衷心祝賀你獲得的光輝勝利,它實現了我們的最高希望。當我在下院講述需要進行多麼高明的參謀工作和陸軍如何勇敢地執行這一艱巨任務時,大廳裏歡聲雷動……
“詩人沃爾特·惠特曼說,每一個成功的果實,無論它是多麼圓滿,都將帶來一些需要我們投入更大的戰鬥才能加以解決的問題。自然,在你的思想裏,追擊敵人占首要地位。當勝利者精疲力竭之日,正是可以從失敗者身上取得最大的補償之時。再沒有什麼事情比利比亞的失敗更能使墨索裏尼戰栗的了。無疑,你曾經考慮,在意大利領土上占領幾處港口,讓艦隊運輸你所需要的一切人員和裝備,利用這些港口作為新的跳板,以便沿著海岸追擊敵人,直至遇到真正的抵抗為止。看來,這些人就像是成熟的莊稼,等我們去收割了……”
到了12月15日,英聯邦軍隊已從埃及境內掃蕩了所有的意軍。留在昔蘭尼加的敵軍,大部分撤退到已被孤立的巴迪亞防禦陣地以內。這樣便結束了西迪巴拉尼之戰的第一階段,使墨索裏尼的五個師大部被殲,俘虜敵軍3.8萬餘名。英軍自己的損失是:陣亡133人,受傷387人,失蹤8人。
為了乘勝擴大戰果,12月16日,丘吉爾電示韋維爾:“現在,你們的首要目標,是粉碎意大利陸軍,並盡最大努力把他們驅逐出非洲海岸。前曾得悉你們有進攻巴迪亞和托卜魯克之意,現在又獲悉你們攻占蘇盧姆和卡普的消息,我們感到非常高興。我深信,你隻有在確知你不能再向前進以後,才放棄主要的目標轉而在蘇丹或多德卡尼斯群島采取輔助行動……但是,不要讓這兩個行動使進一步擊潰墨索裏尼主力的最大任務受到影響。”
墨索裏尼在非洲慘敗的消息,使全意大利人驚恐不已,離心傾向愈加嚴重。飽受折磨的意大利人民“根本不能冷靜地接受這一巨大的打擊”。從齊亞諾那幾天的日記裏,可看到妄自尊大的墨索裏尼對這一打擊的反應和它對法西斯統治集團內部所產生的影響。
“1940年12月10日。進攻西迪巴拉尼的消息像晴天霹靂。初看並不嚴重,但是格拉齊亞尼隨後拍來的電報證實我們慘敗。會見領袖兩次,他故作鎮定……但在國內外都是嚴重的。在國外之所以嚴重,是因為從格拉齊亞尼電報的口氣來看,他並未從受到的打擊中完全恢複過來,再準備反攻。”
“1940年12月11日。利比亞局勢確實不妙。可以說,四個師已被全殲。格拉齊亞尼報告了敵軍的士氣和決心,卻閉口不談他將如何避開敵人的打擊。墨索裏尼越發鎮靜。他堅信,必須把我們度過的苦難日子看作每次變化多端的戰爭命運中不可避免的事。墨索裏尼仍然希望格拉齊亞尼能夠而且一定會阻止英軍前進。他認為隻要把英軍截在邊界上局勢就不嚴重。如果英軍打到托卜魯克,他認為局勢就會發展到悲劇的邊沿。
“晚上有消息說,卡坦紮羅師不但未能阻止英軍前進,反被打得七零八落。如果五個師竟在兩天之內即潰不成軍,這對我軍就非同小可了。”
“1940年12月12日。在利比亞,幹得很糟。格拉齊亞尼來電,無消息可報,更無詳情。他尚未從所遭受的打擊中恢複過來。此外,自從那次在亞的斯亞貝巴有人企圖謀害他以來,他的神經似乎受驚極大。別人告訴我,就是在意大利,他對暗室也是如此害怕,至少派了18名士兵守護他在阿爾奇魯佐的別墅。他在奇雷內的一座羅馬古墓內,建造了一處深達六七十英尺的避難所。現在他心煩意亂,拿不定主意。他寄希望於敵手疲竭,而不是寄希望於自己的力量。這不是好兆頭。領袖已覺察到事情的嚴重性。‘我們在利比亞遭到了真正的失敗。這次再也不能怪罪政治。我已給軍事當局充分的行動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