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被動挨打的局麵,韋維爾於6月15日提前開始了他的“戰斧”作戰計劃。由克雷將軍統率英國的裝甲部隊,梅塞維將軍統率第四印度師和第二十二警備旅。全部力量約2.5萬人,主動向德、意法西斯軍隊發動了攻擊。最初,雖然敵人在哈爾法亞周圍的防守頂住了南北兩麵的夾擊,警備旅還是在下午攻克了卡普措堡,俘虜敵軍數百名。這個旅的一部分部隊又向塞盧姆西麵的防禦地帶推進,但是被敵人擋住了。16日下午,敵人出動了強大的坦克部隊從西麵包抄過來。隆美爾的意圖很明顯是要圍殲英國進攻的部隊。這時英國第七裝甲師及其支援部隊,都出動去應付這一威脅。他們在西迪俄馬附近與敵軍交鋒,但因寡不敵眾而被迫撤回。因此,應由該師掩護的一個主要進攻側翼就陷入了危險的境地。
第二天,即6月17日,情況愈加惡化。敵人繼續發動攻擊,一支擁有100輛坦克的裝甲部隊,從英軍手中奪去了卡普措堡。第七裝甲旅這時能使用的巡邏坦克僅有20輛左右。為了使警備旅不受敵軍的威脅,克雷將軍命令:第七裝甲旅向南麵進攻;第四裝甲旅則向北麵進攻。”但是,第四裝甲旅剛剛開拔,敵人另一支約有200多輛坦克組成的裝甲縱隊從西麵開來,威脅到了警備旅的側翼。第四裝甲旅擊退了這次進攻,但是敵軍的壓力繼續加強。為了避免陷入敵人的重圍,17日英軍又主動撤退了。
在這三天的戰鬥中,英軍共傷亡1000多人,喪失巡邏坦克29輛、步兵坦克58輛。巡邏坦克大部分是被敵軍擊毀的;損失的步兵坦克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由於機件損壞,沒有運輸工具把它們拖回。在這次戰鬥中,雖說德軍也損失了100輛坦克,死傷1000多人,但他們在各方麵都占有明顯的優勢。
“戰斧”行動雖然同地中海地區的曆次戰役比較起來,規模不大,可是它的失敗對迫切需要振奮士氣的英國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丘吉爾聽到這個消息後,來到恰特韋爾莊園,他鬱鬱不樂地徘徊於幽穀之間達數小時之久。他一個人獨自在想:“韋維爾已經是一個心力交瘁的人了。可以說,我們已把這匹馴良的馬騎得走不動了。五六個各不相同的戰區的非常任務都壓到總司令一人身上,而且各戰區的戰事時得時失,尤其嚴重的是失利的戰局,這種種情況所形成的壓力是軍人當中很少有人碰到過的。”在中東前線視察工作的艾登大臣說:“韋維爾一夜之間老了10年。”還有人這樣評論:“隆美爾已經把韋維爾新近贏得的桂冠,從他的頭上扯下來扔在沙漠中了。”而墨索裏尼卻又被這一勝利衝昏了頭腦,他認為把英國人驅逐出利比亞指日可待,他又可以重溫非洲大帝國的舊夢了。
丘吉爾經過反複考慮,為了及早扭轉戰局,認為應該進行一次人事調整。他打算調印度總司令奧金萊克擔任中東總司令,而讓韋維爾去擔任印度軍總司令。丘吉爾相信,任命奧金萊克就是讓一位生氣勃勃的新人物去肩負中東的複雜艱巨的任務;另一方麵,韋維爾將在那規模龐大的印度司令部內獲得時間,以便在那些新的、迫在眼前的挑戰和機會來到以前,恢複他的精力。丘吉爾的建議在倫敦的內閣和軍界人士中獲得通過。於是,他向韋維爾發了一封電報。
電報說:“我已經得出結論,認為任命奧金萊克將軍去接替你指揮中東部隊,是最符合公眾利益的。你在勝利和失利時對部隊指揮和統率有方,使我不勝欽佩,同你的名字聯係在一起的那些勝利,將蜚聲於英國陸軍曆史,並且對我們贏得這次艱苦戰爭的最後勝利來說是一項重要的貢獻。但是,我覺得,在你長期肩負了這樣艱巨的任務以後,這個受到最嚴重威脅的戰場,需要一位具有新目光的人,需要一位新手。我確信,你是接任印度總司令的最適當人物和最卓越的軍官。”
與此同時,丘吉爾還任命前貿易大臣奧利弗·利特爾頓為戰時內閣的國務大臣;他的身分是戰時內閣駐中東代表,他的主要職責是要替中東最高司令部主持一切非軍事事務,並遵照英國政府的政策,協調國內外關係。丘吉爾希望這一切人事更動將給英國在中東的活動帶來莫大的生氣和推動力量,並保證來自國內外的龐大的人力、物力獲得充分的利用。墨索裏尼雖然急於借隆美爾之手把英軍趕出利比亞,並妄圖攻占開羅,但一切並未如願。正是:鹿死誰手未揭曉,誰勝誰負走著瞧。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