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反撲得逞(1 / 3)

第二十五章 反撲得逞

日本進攻珍珠港 墨索裏尼心發慌

先憂後喜不尋常 決意反撲狂逞強

話說墨索裏尼聽到日本進攻珍珠港的消息後,心情十分緊張,他周圍的工作人員也像“樹葉似地發抖”,後來經過一番權衡才又神態自若了。墨索裏尼認為,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對處境十分困難的意大利來說,不僅不是件壞事,而且是件好事。因為英、美必須付出相當大的力量,來對付日本人在亞太地區的進攻,這將大大有利於他重溫“非洲大帝國”的舊夢。因此,他在會商希特勒後,兩個法西斯國家於1月11日同時對美宣戰。就在這一天,這個意大利法西斯領袖還與德國和日本簽訂了三國協定。協定宣布三國在對英、美聯合作戰取得勝利以前,絕不放下武器;並表示了決不與敵人單獨媾和的“不可動搖的決心”。

這個意大利獨裁者在作出這一孤注一擲的決定後,就急忙把隆美爾請來,準備在利比亞組織反撲。他聲嘶力竭地叫嚷:“不僅要收複整個利比亞,而且要征服整個埃及!”因此,一場氣勢洶洶的反撲又在北非大地和東地中海展開了。

1942年1月9日,英軍中東總司令奧金萊克,打電報到華盛頓,給正在那裏訪問的丘吉爾首相作了如下的彙報:

“關於敵軍的行動預測如下:堅守阿蓋拉一馬臘達戰線。意大利第十軍團,連同希雷西亞、帕維亞兩師,守衛阿蓋拉地區,由德軍第九十輕快師人員增強之。意大利機動軍,連同特蘭托、的裏雅斯特兩師和德軍第九十輕快師人員,駐在馬臘達,阻擋我軍從南麵包圍阿蓋拉。德軍第十五和第二十一裝甲師,可能還有阿裏埃特裝甲師為後備,準備反攻。”

1月15日,奧金萊克將軍又向英國總參謀長做了如下報告:敵軍現今顯然在鞏固阿蓋拉周圍的陣地。德、意兩軍在第一線的兵力約為3.5萬多人,各種大炮300多門,坦克百餘輛。敵機在加緊活動,“繼續攻擊我方港口和班加西以東的公路交通線,但未造成嚴重的破壞”。

不幸的是,奧金萊克由於在“十字軍戰士”行動中獲得了初步勝利,有些昏昏然了,他低估了敵人重整旗鼓的力量。馬耳他島上的英國空軍,在空軍少將勞埃德堅決果敢的領導下,曾向意大利港口和船艦展開秋季攻勢,促成了陸戰的勝利。但在12月裏,馬耳他基地遭到西西裏島上德、意空軍強大力量的襲擊,幾乎被搞垮了。加上英國最近在海上接連失利,大大削弱了海軍上將坎寧安率領的艦隊,以致在一個時期內,這個艦隊不能有效地阻撓通往的黎波裏的航線。現在由希特勒和墨索裏尼那裏運來的軍援,可以源源不斷地送到隆美爾手裏。1月21日,這個“沙漠之狐”派出三個縱隊,每隊約1000名有坦克支援的摩托化步兵,進行了火力偵察。隨後大部隊出其不意地向前推進——隆美爾再一次來了個大膽的衝擊。

在強大的進攻麵前,奧金萊克的部隊節節敗退,他們撤出了梅基利,接著又激出了重要港。班加西。整個第十三軍退到了加柴拉一比爾哈凱姆一線。隆美爾再度證明他是運用沙漠戰術的能手,他重占了昔蘭尼加的大部分。這次英軍幾乎後退了300英裏,喪失了為奧金萊克將軍盼望已久的2月中旬的進攻而收集的一切儲備。

據丘吉爾戰後分析,形勢的反複無常和軍事上的嚴重災難,根本原因是這樣的:敵軍實際上能在地中海自由航行,借以增援和補給他們的裝甲部隊,他們還能從蘇聯戰線上調回大部分空軍。但是,英聯軍對此缺乏足夠的準備,未采取積極有力的措施。決定性的一天是1月25日,那天敵軍突破戰線,直達姆蘇斯。此後,英軍更加驚慌失措,戰役計劃一變再變,使隆美爾掌握了主動。奧金萊克麾下的英國第一裝甲師,投入戰鬥還沒有多久就損失了100多輛坦克。在倉淬撤退時,已經運到的大批汽油被全部拋棄了,有許多坦克因燃料告罄而被遺棄在後麵。

馬耳他島與沙漠作戰之間互相依賴的關係,沒有比1942年再顯而易見的了。在過去一年中,該島英勇的防守,成了為維護英國在埃及和中東的地位而進行的長期鬥爭的基石。在西部沙漠艱苦的地麵戰鬥中,每一階段的勝負往往都取決於對交戰部隊越海運輸物資的速度。如今,敵人對馬耳他島的空襲加劇,該島形勢岌岌可危。1月間,當隆美爾的反攻得利時,凱塞林對馬耳他島的襲擊以飛機場為主。在德國的壓力下,墨索裏尼派軍艦去保護德國開往的黎波裏的運輸船隊。英國的地中海艦隊由於受到嚴重挫折,隻能對這些行動進行有限度的襲擊。

2月間,威望正隆的雷德爾海軍上將,想要希特勒相信在地中海取得決定勝利的重要性。2月13日,即德國戰列巡洋艦成功地通過馬耳他海峽之次日,他發覺“元首”有采納建議之意,他的遊說終於獲得某些成功。如今德國插手北非和地中海,不僅可以支持那個懦弱無能的同盟者免遭失敗,而且可以作為一種攻勢手段,去摧毀英國在中東的勢力。雷德爾詳述了亞洲事態的演變以及日本勢力之侵入印度洋。在談話過程中,他說道:“蘇伊士和巴士拉是支持英國在東方地位的兩根西部支柱。如果這些據點在軸心國協力一致的打擊下崩潰,則將給英國帶來悲慘的後果。”希特勒被這番話打動了,他同意雷德爾去推行他征服整個中東的龐大計劃。雷德爾海軍上將堅持,馬耳他島是中東的咽喉,極力主張馬上準備運輸船隻,猛攻該島。這個納粹海軍上將竭力向希特勒和墨索裏尼進言:

“地中海的有利形勢在目前是如此顯著,恐怕將來不會再次出現。所有的報告證明,敵人正以巨大的努力把現有的增援部隊源源運往埃及……因此,盡早攻取馬耳他島是刻不容緩的事。此外,對蘇伊士運河發動攻勢,不得遲於1942年。”

退一步講,“如果軸心國不占領馬耳他島,德、意空軍就必須以目前的規模繼續對該島進行空襲。單憑這種空襲就足以阻止敵人在該島重建進攻與防守的力量”。

就這樣,當隆美爾在北非沙漠反撲期間,德、意飛機輪番轟炸馬耳他島這一海上要塞。2月間,由三艘英國船隻組成的運輸隊,因敵人的空襲而受到嚴重的損失。3月,掛著維安海軍上將旗幟的“水上女神”號巡洋艦被敵人潛艇擊沉。到5月,馬耳他島便處於半癱瘓的饑饉狀態。

為了支援沙漠作戰,為了挽救這一海上要塞,英國海軍決定冒著各種危險去運送給養。3月20日,4艘商船在亞曆山大港啟航,由4艘輕巡洋艦與一支小艦隊組成的強大護航隊護送。到22日早晨,敵人開始空襲,同時墨索裏尼的重型軍艦逼上前來。“尤裏路斯”號當時發現北麵有4艘軍艦,於是英國海軍上將維安立即掉轉艦首迎擊,而運輸船隊則在煙幕掩護之下向西南方駛去。敵方巡洋艦撤退了,但是兩小時後,又在“利特裏奧”號戰列艦和另外兩艘巡洋艦的支持下回來了。在以後的兩個小時之內,英國艦隻在以寡敵眾而同時又遭受到德國轟炸機猛烈轟炸的情況下,進行了一場英勇而又出色的戰鬥。

由於煙幕的有效掩護以及近距離護航隊和商船的頑強抵抗,英方沒有一艘艦隻受到損傷。到傍晚的時刻,敵艦駛去。英方4艘輕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的一支艦隊,在暴風雨中,把墨索裏尼最強大的一支戰列艦隊打得狼狽不堪。雖然英方“克婁巴帕特拉”號和三艘驅逐艦均被擊中,但仍一直激戰到底。當船隻駛近該島時,敵人又開始了猛烈的空襲。“克蘭坎貝爾”號和“希雷肯郡”號在距目的地隻有8英裏時,相繼被敵人炸沉。4艘船隻所運的2.6萬噸物資中,隻有5000噸左右運上了岸。馬耳他島在以後的三個月中沒有得到救援。由於敵人的狂轟濫炸,馬耳他島的碼頭和港內的艦隻遭受嚴重的破壞,海軍艦隻已無法利用該島作為基地,而所有能夠行駛的船隻在4月底以前均撤走了。隻有空軍留駐該島,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在異常艱險的條件下,為其自身的生存和全島的生存而堅持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