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美國和蘇聯三國政府,承認巴多格裏奧元帥所聲明的意大利王國政府的立場,並且接受意大利國家和武裝部隊的積極合作,將它們看作在對德戰爭中的一個共同交戰國。9月8日以來的軍事事件,以及德國人對待意大利民眾的殘暴行為,終於導致了意大利對德國的宣戰,事實上這已經使得意大利成為一個共同交戰國。美、英、蘇三國政府,將要在這種基礎上,繼續同意大利政府一道工作。三國政府承認意大利政府關於把德國人驅逐出意大利以後,服從意大利人民的意誌的諾言。不言而喻,意大利人民通過憲法手段,來決定他們最後所希望的民主形式的政府這一絕對的和充分自由的權利,決不容許遭到任何損害。”
本來意大利的投降,可使盟軍有機會以極小的代價和努力在愛琴海獲得重要的戰利品。意大利的駐防軍,除了少數追隨墨索裏尼的鐵杆部隊外,絕大部分服從意大利國王和巴多格裏奧元帥的命令。如果盟軍能夠在意大利駐防軍受到各島德軍的威嚇而被解除武裝以前到達他們的駐地,意大利軍隊是會投誠過來的。當地德軍的人數要少得多,但是不久以前,德軍對他們同盟者的忠誠產生了懷疑,並已準備了對策。羅得、勒羅斯和科斯這三個島嶼都是希特勒和墨索裏尼的重要堡壘,長期以來就是盟軍的重要戰略目標。羅得島是這群島嶼的鑰匙,因為它有良好的飛機場。如獲得這個島嶼,英、美空軍可以從那裏起飛,以保衛盟軍可能占領的其他島嶼,並且可以使盟國的海軍完全控製這片海域。
在丘吉爾看來,如果不撿起這些寶物,真是坐失天賜良機。盟軍有能力取得對愛琴海的製空權和製海權,從而可能對土耳其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因為土耳其這時由於意大利的崩潰,已受到了很大的震動。如果盟軍能夠利用愛琴海和達達尼爾海峽,那就會開辟海軍前往蘇聯的途徑。於是,也就不再需要組織風險很大、代價很高的北極護航隊或者維持通過波斯灣的那條漫長的、令人厭倦的供應線了。丘吉爾認為,必須利用意大利發生崩潰或德國遭受圍殲的任何有利形勢。
但是,由於英、美意見不一和彼此協調配合不夠,直到9月上旬才由戴維·斯特林中校組成的特殊空中防務團,在敵人後方兩三百英裏的地方,對敵人的機場進行了一係列大膽的和成功的襲擊。9月9日夜晚,該團一個指揮員、傑利科海軍上將的兒子、陸軍少校傑利科勳爵,率領一個小隊用降落傘在羅得島著陸,企圖迫使該島投降。如果盟軍能夠占領一個港口和一個機場,得以迅速派遣援軍前往當地,這就可能激勵意大利軍隊控製人數比他們少得多的德軍。但是,德軍十分頑強,意軍卻屈服於他們的權威。傑利科不得不迅速撤退。此後,要想攻占由6000德軍堅守的羅得島,所需的兵力勢必要超過中東司令部可能抽調的兵力。
盟軍統帥部了解到,德國人曾料定盟軍將在他們的東南翼形成致命的威脅,因而感到非常驚慌。9月24日,在希特勒召開的一次軍事會議上,陸軍和海軍的代表們都極力主張,在目前還有時間的情況下,應當從克裏特島和愛琴海的其他島嶼撤退。他們指出,以前占領這些前進基地,為的是在東地中海發動攻勢,但是現在的局勢已完全改觀了。他們強調必須避免軍隊和物資的損失,因為這些人力和物力對防守大陸將起決定性的重要作用。希特勒批駁了他們的意見。他堅決認為他不能下令撤退,尤其不能下令從克裏特島和多德卡尼斯群島撤退,因為這樣做勢必帶來不利的政治反響。他說:“我們的東南歐盟國的態度和土耳其的態度,完全取決於他們對我們實力的信心。如果放棄這些島嶼,那就會造成一種極不利的印象。特別令人擔心的是,這會使新近成立的墨索裏尼的法西斯共和政府發生嚴重的動搖。”
為了扭轉在愛琴海的不利局麵,9月底在英國海上驅逐艦和潛水艇的協助下,三營陸軍分別占領了科斯、勒羅斯和薩摩斯三島,一些小規模的分遣隊則在其他島嶼登陸。從戰略上說,科斯島是羅得島之外又一重要島嶼。隻是該島有一處飛機場,盟軍的戰鬥機可以從那裏展開活動。因此,該島自然成了敵人發動反攻的目標,並且從9月18日起,成為日益頻繁的空襲目標。盟軍偵察機報告,敵人的一個護航隊正在逼近,10月3日黎明,德國降落傘部隊,突然在中央機場降落,擊退了島上的守軍,從而重新占領了科斯島。
就在科斯島陷落的那一天,英國海軍部曾命令包括五艘巡洋艦的強大海軍增援部隊,從馬耳他島開往愛琴海。艾森豪威爾將軍也派遣兩大隊遠程戰鬥機前往中東,作為一種臨時措施。它們到達當地後不久就顯示出威力。10月7日,德軍一個載運援兵前往科斯島的護航隊,在海空軍的夾攻下被摧毀了。幾天後,海軍又擊沉了敵人的兩艘運輸艦。可是,遠程戰鬥機卻在11日撤退了。此後,海軍再一次麵臨兩年前克裏特島戰役所遇到的那種局勢。敵人掌握了製空權,而盟軍的艦隻隻有在夜間活動,才不致遭到嚴重的損失。
戰鬥機的撤退,決定了勒羅斯島的命運。德軍幾乎在不受嚴重幹擾的情況下,利用分散的小船隊,能夠繼續集結兵力。11月12日清晨,敵軍在強大的海上艦隊的掩護下,分別在該島的東北端和勒羅斯城東南的海灣同時登陸。敵人對該城的進攻最初被擊退了,但在當天下午,600名傘兵在阿林灣和格納灣之間的地峽降落,從而把英方防線切成兩段。為了奪回這個地峽,曾經作了極大的努力。在最後階段,駐守薩摩斯島的皇家西肯特第二團,曾被派往勒羅斯島,但是一切都晚了。他們自己也成了犧牲品。島上的三營守軍,自己沒有多少空中支援,卻遭受了敵機的猛烈轟炸;他們苦戰到11月16日的夜晚,終因眾寡懸殊而被迫撤退了。
勒羅斯島既已陷落,盟軍在愛琴海的一切希望暫時也就破滅了。英軍立即設法撤退薩摩斯和其他島嶼上的少數駐軍,並且從勒羅斯島救出殘餘的部隊。撤出的英國和希臘的部隊在1000名以上,此外,還有許多持友好態度的意大利人以及德軍俘虜。但是,盟國的海軍這次又遭到很嚴重的損失。六艘驅逐艦和兩艘潛艇被敵機和水雷擊沉,另有四艘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受到了損傷。希臘海軍分擔了這些損失,他們始終英勇地參加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