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羅馬決戰
條條防線被突破 羅馬京城又失落
“固若金湯”何足懼 喪鍾敲響多挽歌
話說德軍在意大利南部失敗後,1944年1月初,被迫退守古斯塔夫防線。這條防線從那不勒斯以北地中海沿岸起,經加埃塔、卡西諾直到亞得裏亞海濱的奧爾托納,橫貫意大利中部。該防線由大量鋼筋混凝土工事和雷區構成,被德軍稱做“堅不可摧”的防線。希特勒和墨索裏尼企圖依托這條防線,阻止盟軍占領意大利北部,保障整個歐洲戰場南翼的安全。這時在意大利北部駐守的德軍是凱塞林元帥指揮的“C”集團軍群,下轄第十、第十四集團軍,共含21個師,370架飛機。第十集團軍負責防守古斯塔夫防線;第十四集團軍駐守在意大利北部沿岸地區,對付當地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反法西斯遊擊隊。
經過休整補充,在意大利南部的盟軍,處於更為有利的作戰態勢。他們計劃迅速突破古斯塔夫防線,一舉攻占羅馬,爾後向意大利北部推進,殲滅意大利境內的德軍和墨索裏尼的法西斯殘餘部隊,以配合西線盟軍開辟第二戰場的作戰。這時,在意大利作戰的盟軍為美第五集團軍、英第八集團軍和英獨立第五軍。這些軍隊合編為第十五集團軍群,由哈羅德·亞曆山大指揮,共有19個師又4個旅,支援飛機約4000架,在地中海的艦船3000餘艘。在人數上雖略少於敵人,但在武器裝備上遠遠勝過德、意法西斯的軍隊。
為了突破古斯塔夫防線,丘吉爾堅決主張在防線北麵地中海海岸的安齊奧組織一次登陸作戰,以配合正麵軍隊的進攻。他把這一登陸比作是一隻“野貓”,要把這隻“野貓”投入古斯塔夫防線北麵的海岸,去“抓碎德國佬的心髒”。
安齊奧位於羅馬以南45公裏,是一個濱海港口小鎮。盟軍統帥部認為,在這裏登陸取得勝利後,即可直取羅馬,對於加速盟軍在意大利的勝利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按照丘吉爾的意圖,盟軍很快製定了一個代號為“鵝卵石”的登陸作戰計劃。計劃規定,登陸部隊在距前線100公裏遠的安齊奧登陸,從後方突擊防禦之敵,切斷其退路,並配合美第五集團軍從正麵突破古斯塔夫防線,爾後攻占羅馬。
為了保證登陸計劃的順利進行,盟軍在登陸前要對附近機場和交通線進行空襲轟擊;同時地麵部隊要從防線正麵實施牽製性進攻。為此,抽調美第五集團軍所屬第六軍為登陸部隊,該軍下轄二個加強師、一個傘兵團、五個海軍陸戰營及專業部隊,共5萬人,並調集126艘戰艦、250艘運輸艦和大約700架飛機,參加了這次聲勢浩大的登陸作戰。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美第五集團軍於1月12日,從卡西諾地區發起了進攻,雖未突破德軍防禦,但牽製了德軍的預備隊,為在安齊奧登陸創造了條件。1月20日晨,集結在那波利灣的登陸部隊開始出發,當日下午抵達安齊奧,並於次日淩晨2時開始登陸。在這裏防禦的德軍隻有兩個營和數個岸防連,而且未進入戒備狀態,登陸部隊幾乎未遇抵抗就很快占領了安齊奧港,並把3.6萬人和3000多輛車輛運送上岸。
但是,登陸部隊沒有利用這一有利形勢迅速推進,卻奉命“把固守灘頭陣地作為首要任務”。由於登陸部隊裹足不前,使德軍得到喘息機會,乘機從第十四集團軍調來部隊加強了防務。後來登陸部隊雖然增加到四個師,但德軍卻把防禦部隊增加到六個師,並占據有利地勢,對登陸部隊進行反擊,以致丘吉爾首相的這隻“野貓”一直未能伸出利爪施展威風,反被緊緊壓縮在一個狹窄的登陸場上。盟軍依靠絕對的空中優勢,才勉強守住登陸場。這種局麵一直持續到5月中旬。
這時,西線盟軍正準備在諾曼底登陸。在意大利的英、美軍隊必須加強攻勢,牽製更多的德軍,以配合即將開始的諾曼底登陸。於是,經過休整和補充的美、英軍隊,決定在卡西諾至第勒尼安海濱發起新的進攻。擬以英第八集團軍12個師向卡西諾至羅馬方向推進,美第五集團軍在濱海地帶進攻,爾後與安齊奧登陸部隊會合。
5月11日,盟軍對德、意古斯塔夫防線強大的進攻開始了。進攻之前,亞曆山大將軍向丘吉爾首相報告說:“我們有充分信心和意願來實現我們的目標:消滅羅馬南麵的敵軍。我們預料將會遇到極其猛烈和艱苦的戰鬥,並且對此已作好了準備。”當晚11時,盟軍以2000門大炮對德、意法西斯軍隊進行猛烈轟擊。黎明時分,戰術空軍又以全力給予支援。在卡西諾北麵,波蘭軍團在奮力進攻,包抄山脊上的修道院。這裏地勢險要,居高臨下,工事堅固,以前的幾次進攻都遭到失敗。這次波蘭軍團又受到敵軍阻截,被迫退了回來。
在第五集團軍的前線,法軍很快推進到費托山,但在靠海的側翼,美軍第二軍遇到了頑強的抵抗,正進行寸土必爭的戰鬥。經過36小時猛烈戰鬥以後,敵人開始顯出頹勢,法軍攻占了馬約山,朱安將軍把他的摩托化師,迅速地沿著加裏利亞諾河向上遊推進,攻克了聖安布羅吉奧和聖阿波利納勒,從而肅清了該河西岸的全部敵軍。
英第十三軍越過拉皮多河,更深地突入敵軍堅強的防禦地帶。5月14日,與前來增援的第七十八師會合後,開始取得良好的進展。法軍再度向前突入奧森特河穀,攻占了奧索尼亞,由此穿過沒有道路的山地繼續向西推進。
美國第二軍成功地攻克了聖瑪麗亞因範特。為了攻打這個目標,他們曾進行了長時間的攻堅戰。駐守該地側翼的兩個德國師,由於必須抵擋美第五集團軍的六個師的進攻,結果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因此利裏河以南的整個德軍右翼已在崩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