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模式

化學教學模式是對化學教學任務(目的、要求)、化學教學過程和學習類型概括化的結果,是一種教學範型。

化學教學模式具有哪些特點,它一般包含哪些要素,應當如何看待化學教學模式論與化學教學改革各種方案之間的關係等等,是需要認真研討的課題。

化學教學模式的特點

化學教學模式是構成化學課程、選擇教材和提示化學教師活動的一種範型或方案,換句話說,化學教學模式是體現化學教育教學思想的一種工具,是教育教學思想在化學教學活動流程中的一種簡明概括。任何教學活動總是為了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而精心組織、設計的,並采取有效的教學途徑與方法,以達到教育教學目的。化學教學模式正是實現化學教學的目的、要求,實施特定的教學內容和策略,創設或優選高效率的教學條件和環境而采取的一種方略。可以說,這是運用係統、結構和功能等觀點,對化學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等分項研究成果的綜合,是對化學教學過程與學習類型進一步概括化的研究結果。由此可見,化學教學模式可以為化學教師提供指導和預見,對我們研究和改革化學教學具有開闊思路與指引方向的作用。

一、化學教學模式的特點

化學教學模式,作為一般教學模式的子係統,也具有以下特點:

(1)能用來形成決策。就是說,教學模式及其概念不能太含糊或太空泛,以免使教師無所適從,或難以把握它的要領;也不能太微觀和失之瑣細,以致限製了教師的創造性和主動性。有關規定要利於觀察並識別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行為。

(2)時間框架要適度。即時間框架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太長則難以進行係統觀測並按固定的尺度來把握(即變量難以有效控製);太短又不能完成一個有意義的教學單元,所搜集的數據將難以表征完整的教學意義。一般應包括發生在一個單一課或單元教學中的教學策略。

(3)繁簡適當便於應用。在教學模式中應用的各種概念和要考慮的教師的行為範圍不能過於複雜,以免教師難以采納,也不能過於簡略,致使沒有一種模式可供教師選用。

總之,化學教學模式,作為一種貼近教學實際的理論模式,要闡釋以下基本問題:

(1)化學教師和學生在課堂內做什麼?

(2)師生之間怎樣相互作用?

(3)師生怎樣使用教材和教具(學具)?

(4)上述活動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是什麼?

二、化學教學模式的構成要素

從上述認識出發,運用係統分析來探討化學教學模式的構成要素,4要素的主張是可取的。這四個要素是:

(1)確定不同的教學目的;

(2)規定教學程序;

(3)選定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4)確定教與學(師生雙方)課堂活動的量和活動方式。

有的學者將教學模式的構成要素分解為:指導思想、主題、目標、程序、策略、內容和評價等七項。這是從教學論的角度來考察教學模式的概念和特點等來立論的。我們認為,七要素與四要素的主張,其基本思路是一致的。

化學教學模式的類型

基於不同的教學指導思想來設計、實施化學教學活動,必然導致各種各樣的教學程序和策略,從而產生出各類化學教學模式。

一按教學主體劃分的基本類型

從化學教學的沿革來看,在實踐中已形成了兩種涇渭分明的化學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為中心和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兩種模式,是以教學活動中主客體的關係來劃分的。美國學者加德納(M.Gardner)教授曾對這兩種模式的特征做過比較:

這兩種教學模式應看做是兩種極端的教學範型,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化學教師,在大多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總是采用(實行)混合式,以力爭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美國心理學家卡羅爾(B.Carroll)論述過的“高質量的教學”的思想值得重視。他認為:高質量的教學包括確定具體的學習目標、向學生交代這些目標和學習方法、最佳地安排學習活動、使用清晰明確的語言,以及根據學生的特殊需要和特點調整教學方法。實踐證明,不結合教情(教學的特點和教師的條件、教學設備的狀況)、學情(學生的心理和能力水平、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刻板地一味走極端,揚此抑彼,其效果是不好的。

二、綜合歸並劃分的類型

美國學者喬伊斯(B.Joyce)和韋爾(M.Weil)調查研究了教學模式的文獻,發現有多於100種的教學模式,他們在《教學模式》(ModelsofTeaching,2nded.,1980)一書中提出了約25種模式,並劃分為四類:

(1)社會相互作用模式。以人際關係為教學目的或手段。例如,小組研究模式、社會調查模式、訓練聚會模式、個案研究模式等等。

(2)信息處理模式。把教育、教學看做是向青少年傳遞應當學習的信息的活動。例如,皮亞傑的發展階段教學、加涅的累積學習模式、有意義接受學習、探究訓練模式等等。

(3)人格發展模式。滿足個人需要,協助個人以自身的方式獲得發展。例如,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非指示性教學模式、創造性教學等等。

(4)行為改變或控製模式。將學習歸納為刺激—反應—強化,認為由心理活動中的內部過程重疊形成,正是教學活動的目標。例如,程序學習、以智力行為多階段理論為基礎的教學模式等等。

前蘇聯教育學家巴班斯基從係統論的觀點來研究教學過程,並把教學型式(多種教學形式和方法的相互結合形成的種種教學型式)劃分為:講解—再現、程序教學、問題教學和探究教學四種類型。講解—再現教學型式把教師講解教材和學生用再現法掌握知識結合在一起,這是最流行的一種教學型式;程序教學是在掌握了前一部分知識再去學習新的知識,或對已學過的一部分知識的信息予以強化以後,再去學習新知識,以利於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教材的一種教學型式;問題教學是循序漸進地和有目的地向學生提出認識任務,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積極地掌握新知識的一種教學型式;探究教學是通過探究掌握知識、技能和技巧,促進學生較深入地理解和獨立地掌握知識的一種教學型式。

我國學者近年來已對教學模式這一課題進行了新的探索。其中,依師生雙方活動的程序來劃分教學模式,具有簡明扼要的特點。這一分類的圖解如上:

以上討論,主要是從教學論的角度概略地介紹教學模式的類型。從教學方法論的觀點來判斷,各種教學模式均應當也必須經過或經受教學的檢驗:它對教師而言,是直覺地為他們感覺是正確的和有意義的;對觀察者或研究人員來說,應適合他們仔細記錄和分析。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考察,基本教學模式可圖解為:

以上教學模式包括四大要項,第1項是目的,不言而喻,這是處於中心位置並對教學起導向作用的;第2,3,4項為手段,欲達到已確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必定要借助於適當的方式、方法及手段,而隻有目的適當,手段可行,形成師生與教學媒體的合理組合,教學方可能成功。故而任何教學模式均應確立適當的教學目標和選擇可行的教學手段。概略言之,主要是四點:

(1)確立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

(2)分析學生的起點行為;

(3)設計適當的教學活動;

(4)選用有效的評價方法。這裏論及的四點,與我們在本章第一節裏討論過的4要素是一致的。

從化學學科教學本身來考察,盡管化學教育界對化學教學模式論的專門研究起步略遲,但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和效果紛呈的教學實驗已為這方麵的研究開了先河。

1982年,劉知新曾著文探討過化學課堂教學模式。該文列述了國外化學教育界盛行的科洛弗(L.E.Klopfer)方案、卡普拉斯(R.Karplus)三階段學習循環及探究學習,同時,為了總結我國多年來的化學課堂教學型式,給出了八種類型的課型模式的結構。該文對各種教學型式的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和特點,及其適用範圍,也作了扼要的闡述。

今天看來,上述按化學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為基點的分類標準,似仍可作為對化學教學模式擴展研究的一種微觀尺度。

我國各省、市、自治區在化學教學改革方麵形成的諸多總結,已對化學教學模式作了直接或間接的映射。我們認為,上海市總結的“關於課堂教學改革”的四種類型最有代表性。這四種類型是:

(1)探索型。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索性學習。例如,育才中學的“讀讀、議議、講講、練練”教學法,普陀區的程序啟發式教學,上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引導探索法等。

(2)講練型。教學中講練協同,讓學生有較充分的動手、動口和動腦的機會。例如,鬆江二中總結出的“少、精、嚴、活”的講練教學等。

(3)自學型。讓學生根據一章(或單元)的自學要求,按相匹配的程序題進行自學。教師巡視輔導;學生自學階段結束,由教師解疑、歸納、整理。

(4)設問型。將一節的課業內容組織成幾個教學題,讓學生看書、做實驗、思考和討論,教師歸納小結。